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辞典

2007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书籍:中国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五洲传播出版社《中国辞典》第148页(2993字)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和科学时报社共同主办,在院士、科技人员、科技新闻工作者推荐候选新闻的基础上,547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了2007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1.嫦娥1号发射成功,获得清晰月面图像。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11月7日,在顺利完成了第三次近月制动后,嫦娥一号卫星进入距月球200公里、周期为127分钟的工作轨道,在这里全面展开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并从距离地球38万公里的环月轨道传回语音数据和清晰的月面图像。11月26日发布首幅月面图像,标志着中国首次探月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探月工程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中国航天活动的第三个里程碑,使中国跨入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有深空探测能力国家的行列。

2.研制成功特深井石油钻机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07年11月16日宣布,中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2000米特深井石油钻机在中国石油宝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研制成功。

这台钻机是国内外第一台陆地用12000米交流变频电驱动钻机,也是目前全球技术最先进的特深井陆地石油钻机。在此之前,仅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生产过一台12000米模拟控制的直流电驱动钻机。

3.癌症治疗研究获重大进展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梁伟、杭海英领导的课题组,关于纳米胶束搭载化疗药物直抵癌细胞的研究论文发表在2007年7月4日《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院刊》上。这种纳米尺度的新型输送载体——直径10纳米至20纳米、包载阿霉素的聚乙二醇衍生化磷脂纳米胶束,进而提高阿霉素在肿瘤组织中的富集和对深层组织细胞的渗透,增强其抗肿瘤效果并降低毒性。此外,《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陈雁研究组关于发现癌症治疗新靶点的研究成果。

该研究发现了一种全新的Raf-1调控蛋白,第一次揭示了Raf-1的空间调控方式,并提示了一种在高尔基体上遏制ERK信号通路的新机制;为研究肿瘤细胞过度增生的分子机理,进而治疗癌症提示了新的思路和靶点。

4.实现六光子薛定谔

中国科技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潘建伟、杨涛、陆朝阳等,通过实验成功制备出国际上纠缠光子数最多的薛定谔猫态和可以直接用于量子计算的簇态,刷新光子纠缠和量子计算领域的两项世界纪录。该项研究成果以封面标题的形式发表在英国《自然-物理》上。审稿人评价其是“光学量子计算领域至今最先进的实验工作”和“一个出色的成就,为量子计算、量子纠错和量子力学基本问题的研究铺平了道路”。

5.发现6.32亿年前动物休眠卵化石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研究员尹磊明为首的科学家小组在早期胚胎化石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发现了迄今为止最早的动物休眠卵化石。这一成果刊登在英国《自然》杂志上。这一发现提供了迄今为止最早的动物化石的可靠记录,将动物的起源时间提前到6.32亿年以前,将动物的化石记录前推了5000万年。

6.首架自主知识产权支线飞机完成总装下线

新支线飞机ARJ21于2007年9月28日完成了最后的总装,由上海飞机制造厂在西安正式交付给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飞机强度研究所开始静力试验,并于12月21日下线。这一全新数字化设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支线客机由国内8家航空工业单位共同参与研制。

ARJ21的研制成功,表明中国已首次走完了新支线飞机部件研制、大部件对接、全机结构总装的全过程,标志着中国新支线飞机的研制工作全面完成,中国飞机正式跻身世界民用客机行列。

7.发现世界上最大的似鸟恐化石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2007年6月13日宣布,经研究确认,在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市发现的一具巨型兽脚类化石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似鸟恐龙化石。这具化石是我国科学家在内蒙古二连盆地大约8000万年前沉积的岩石中发现的,体长约8米,站立高度超过5米,体形可与着名的暴龙类相比,体重约1400公斤,其命名为二连巨盗龙。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这一研究的系列成果,并作为重点论文推荐。

8.发现玻恩-奥本海默近似在氟加氘反应中完全失败

玻恩-奥本海默近似是分子物理、量子化学和量子物理研究中有效而且常用的基础手段,可用于建立简单化学或物理系统里的分子动力学模型。然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杨学明等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低碰撞能下,玻恩-奥本海默近似在重要化学激光体系氟加氘反应中完全失效,精确的理论计算有力地支持了这一重要实验结果。

这一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

该项新发现解决了长期以来化学动力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难题,是非绝热过程动力学研究中的一项具有重要学术意义的突破。

9.建成首个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由中国科学院和云南省共同建设的首个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落成竣工。该种质资源库将建设成为国际上有重大影响、亚洲一流的野生生物种质保存设施和科学研究平台。

建成后的资源库包括种子库、植物离体种质库、DNA库、微生物种子库、动物种质库、信息中心和植物种质资源圃,将收集保存1.9万种19万份(株)种质资源。英国《自然》杂志专文报道了该项目的启动。

该种质资源库为中国野生生物种质资源的保护、研究及合理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条件。

10.大豆新品种创亩产371.8公斤高产纪录

由中国着名大豆育种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原院长王连铮研究员主持育成的高产高油大豆新品种“中黄35”,在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所实验地上,实收1.2亩,亩产达371.8公斤。“中黄35”2006年8月已通过国家审定,区域试验亩产205.1公斤。确定在黄淮海地区河北山东北京天津等地夏播,又于2007年确定在中国春大豆晚熟组试验地区辽宁、河北、陕西宁夏甘肃等地春播。

该品种含油量达23.4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