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交通大辞典

清初埋地“高压”天然气配气管道

出处:按学科分类—交通运输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交通大辞典》第779页(416字)

中国清初(1616~1765年)的天然气管道。

因为竹管和木管皆不耐高压,当时也无压气机,所以中国古代无长输天然气管道。但是天然气井场内的配气系统却相当发达。高压天然气井口有一个“冷箱”(减压容器),呈截锥形,中间有一块隔板,隔板中心开一小孔,小孔上铺竹蔑编织的席子。小孔和席子巧妙地构成了自动减压阀。当流量加大,席片抬高,环向流通面积增大,压降减小。隔板以上称低压室,以下为高压室。

低压室顶装火嘴(长明灯),观察火势可判断井内压力变化。从高压室接出一根木竹(木管),木竹深埋地下3m以下,如土压力不够,还可在管外套石圈加固。木竹接至附近用气灶的冷箱高压室。

从该冷箱低压室用笕引出低压气,插上铁火嘴伸入炉内燃烧,从高压室可再接出木竹至下一个制盐作坊的“冷箱”及长明灯。一口高压气井最高可供700口煮盐锅用气。配气管网蔓延数公里,长明灯昼夜不熄,甚为壮观。

这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发明。

上一篇:压气站 下一篇:涩宁兰输气管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