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帝王后妃大辞典》第541页(301字)

又作谥。古代帝王、后妃、贵族、士大夫等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议定褒贬而给予的称号。谥者行之迹,号者功之表,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书于己,名生于人,意为惩恶劝善。据说起于周朝秦始皇废谥法,而以世次为称。汉复周制,为历代所沿袭。谥号一般用一、二个字,个别有三个字来表明其善恶美丑。唐玄宗以后字数越来越多,而成为尊谥。帝王谥号,一般由大臣、礼官议定,由继位君王许可。亡国之君的谥号,有的由后朝追谥、议定。后妃谥号一般与丈夫谥号相联系。谥号本应有褒有贬,实际上是褒多贬少。两周两汉至隋朝,帝王谥号成为人们称呼帝王的习惯称谓之一。后来则少以谥号称呼帝王了。

上一篇:庙号 下一篇:徽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