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西北民族词典

玄奘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新疆人民出版社《西北民族词典》第789页(938字)

【生卒】:600—664

唐代着名高僧、佛学家、翻译家。俗姓陈,本名祎,河南洛州缑氏县(今偃师县)人。少家贫,与出家的次兄捷法师住洛阳净土寺。11岁既熟读《法华经》、《维摩经》。17岁出家。22岁在成都受具足戒。之后游学荆州、赵州。贞观元年(627)到长安,研讲《俱舍论》。因感当时佛教中关于“法相”学说互有矛盾,欲以《瑜伽师地论》融会,便决心到印度求法。贞观三年(629)从长安出发,经兰州、瓜州,过玉门关五烽,渡莫贺延沙碛,到达今新疆哈密、吐鲁番、焉耆、库车、阿克苏等地,又经今塔什干等地到达北印度,且行且学,历时4年,到达中印度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后,又遍学印度唯识,中观诸经论达5年之久,被推崇为精通三藏之十德之一。以后又开始到南、东、西印度参学达4年。回到那烂陀寺为寺僧众讲《唯识抉择论》、《摄论》,着《会宗论》三千颂,融通大乘佛教瑜伽与中观学派;又应戒日王之请着《制恶见论》一千六百颂,破斥南印度小乘说。在曲女城摧破当时印度各宗各派,被尊为“大乘天”和“解脱天”。决意回国,又历经艰难,过葱岭东归到于阗(今新疆和田市),应于阗王之请停七八个月,日夜为于阗佛教徒讲《瑜伽论》、《对法论》、《俱舍论》、《摄论》四部佛教唯识学的基本论着。于贞观十九年(645)正月回到长安,开始了长达19年的译经生涯。所译经典共75部,总1335卷。他奠定了中国佛教唯识学说,成为唐代法相宗(又名瑜伽宗、唯识宗)的创始人。他曾应东印度童子王之请,将老子》、《大乘起信论》译成梵文,传到印度,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还培养了众多弟子,最着名的有神昉、嘉尚、普光、窥基等。其中,窥基曾会糅印度唯识七家之说着成《唯识论》等,是后世研究佛教唯识学的圭臬。还应唐太宗之请,口授由弟子辩机撰成《大唐西域记》。玄奘的生平事迹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有系统记述。由唐慧立撰,成书于唐武周垂拱四年(688),共10卷,前5卷叙述出生、出家、西游等,后5卷叙述译经及社会关系等。其中详述在高昌、于阗等情景,很生动。大约9-12世纪由当时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庭故城)僧人胜光译成回鹘文本,残卷于1930年前后在新疆发现。现还有英、法文译本等。

上一篇:薛延陀 下一篇:熏马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