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西北民族词典

锡伯族饮食的形成和发展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新疆人民出版社《西北民族词典》第758页(656字)

锡伯族由东胡-鲜卑-室韦-锡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亦经历了自山林文化(狩猎生产形式)-草原文化(游牧、渔猎生产形式)-农业文化的交替阶段。饮食文化作为其文化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其生产形式的变化,呈现出自己的阶段性和复合性。锡伯族的先祖东胡在大兴安岭活动期间,从有关考古发掘来看,主要以狩猎为业,狩猎的对象以鹿、山等为主;另外,出现了养殖业,如墓葬中普遍有、羊、等家畜骨骼。这说明,当时他们以肉食为主。秦汉之际东胡分裂成拓跋鲜卑、乌桓和东部鲜卑之后,锡伯族的祖先拓跋鲜卑开始以大兴安岭中段之“嘎仙洞”为中心活动。从考古文化遗迹来看,这时,锡伯族的祖先也是以肉食为主。到了北魏,拓跋鲜卑大部入主中原,建立北魏政权,少部以室韦或失韦之称活动于绰尔河、洮儿河为中心的地带。此时,他们“颇有粟麦及穄”(《魏书》卷100《室韦传》),也出现“造酒”业。这说明,锡伯族祖先的经济生活中,农业已占据重要位置,其饮食开始以食粮食为主。同时,渔猎也成为其辅助生产,各种类成为其副食之一。金、元、明三朝,锡伯族祖先仍在绰尔河等河流域从事农业生产,他们以食粮为主的饮食文化形态得以最后凝固。到了明末清初,锡伯族最后形成。在清初,锡伯族生产的“席伯米”(当时称“席伯”)名扬四海,清政府专门多次谕令调运“席伯米”以作军粮。乾隆二十九年(1764),锡伯族分成东西两大部分,两个地区锡伯族的生产形式仍以农业为主,其饮食结构仍以食粮食为主,但两地的主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上一篇:希哈孜汗 下一篇:洗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