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西北民族词典

锡伯族军民屯垦塔城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新疆人民出版社《西北民族词典》第757页(535字)

清1866年,索伦营遭受封建割据势力的攻击,三千多名鄂温克、达斡尔、锡伯、厄鲁特蒙古等各族军民流落到俄国境内,备受俄国当局的欺凌。清政府与俄国当局交涉,几经周旋于同治七年(1868)将这批军民赎回,安置在塔城地区。他们在塔城屯驻期间,与当地军民共同守卫台站,建造城堡,垦荒造田,屯积军粮。他们于同治九年(1870)在塔城西北开挖了一条长达三十余公里的“阿布德拉布哈”渠。它的修成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为清政府向塔城地区移民创造了条件。左宗棠挥师收复伊犁后,于光绪九年(1883)清政府决定将驻扎在塔城的索伦营官兵131员,留驻塔城,其余全部撤回伊犁,安置在霍城地区。留驻塔城的131员中包括达斡尔、鄂温克、锡伯等族军民。他们很快又投入了修旧利废的工作。1889年开始与当地居民一道共同修筑塔尔巴哈台新城。在筑城期间,还从伊犁锡伯营调来许多工匠帮助施工。经过3年的艰苦劳动,新城终于落成。驻守塔城地区的索伦营官兵于1895年被编为塔尔巴哈台新满营。辛亥革命以后,随着旗制的废除,这批驻防旗军弃甲为民,塔城城内的锡伯族在喀拉哈巴克一带兴修水利,开荒造田,为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现在的塔城锡伯族就是他们的后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