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西北民族词典

西宁王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新疆人民出版社《西北民族词典》第722页(1749字)

元朝镇守青海及其周边地区的宗王。其王号始于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后又分化出威武西宁王、邠王。邠王为一等王,是元代世袭王位的最高位;西宁王为二等王;威武西宁王为三等王。《元史》、《新元史》、《元史新编》、《蒙兀儿史》、《续文献通考》等史书将此世袭王位列入成吉思汗第四子托雷之子旭烈兀后裔中或成吉思汗之弟的后裔中,今研究员亦多以此为根据。但根据该王系后裔于元代末期在敦煌莫高窟、酒泉文殊寺所立碑文的记载和帖木儿王朝谱系资料《穆伊兹·安萨布》以及《史集》的记载,实际是元王朝对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后裔所封的世袭王位。1271年,托雷子忽必烈即大汗位后,遭到拥有重兵并占据战略要地的察合台之孙都哇和窝阔台之孙海都的反对,并以武力相对抗。在察合台汗国内,也围绕拥护和反对忽必烈、察合台国内汗权之争以及伊斯兰教教派之争,分裂为对立的两派。忽必烈为了巩固自己的汗位,保持西部地区的稳定,即指派维护元王朝统一、反对分裂割据的察合台之孙、察合台汗国四世汗王阿鲁忽之子出伯(术白,虔诚的伊斯兰教信徒),屯兵甘肃、青海一带,协助西平王奥鲁赤(忽必烈子,伊斯兰教信徒)、安西王阿难答(忽必烈孙,伊斯兰教信徒)统领蒙古军、探赤军和各地军户,平息以海都、都哇为首的分裂活动。后因镇守西宁的宁濮郡王章吉驸马参加海都等的分裂活动,元王朝以从叛处置,撤去封号,并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封出伯为西宁王,将宁濮郡王的封地划归出伯,令其镇守青海及甘肃西部、新疆东部的部分地区,并在今青海、甘肃和新疆交界处设置曲先答林元帅府,在河西走廊、羌中道、唐蕃古道设置驿站、军站和屯区。成宗大德八年(1304),又封出伯为威武西宁王。大德十一年(1307)晋封为邠王,成为当时中国西部与忽必烈系的西平王(镇西武靖王)、安西王握有同等军事实权和封地的最高世袭王位。他们也都是蒙古贵族中较早信仰伊斯兰教的虔诚信徒,其部众也多为穆斯林,共同利益和同一信仰,使他们之间互为依托,密切配合,为镇守和开拓中国西部边疆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多次得到元王朝的奖励。出伯受封的三个王位,其后裔一直继承到元末。出伯去世后,其三个王位分别由其子孙世袭。威武西宁王由其幼子宽彻继承,后由宽彻子亦里黑赤和谟罕默德继承,直至元末由忽纳失里继承,明初成为哈密王的始祖。西宁王本应由出伯次子卜烟塔失继承,但被三子忽塔忒迷失继承,邠王王位又被忽塔忒迷失夺去,从而引起出伯家族各系对忽塔忒迷失的不满。元王朝即削去忽塔忒迷失两个王位,邠王授予那木忽里子不颜帖木儿,将西宁王授予卜烟塔失子速来蛮。速来蛮(汉文史书又写作苏莱曼、撅鲁蛮、珠勒玛、斯隆玛)正式受封于天历三年(1330),今青海海东、海北、海西为其封地,在青海地域内的蒙古军、探马赤军、屯聚军户、宣政院辖区各卫、积石州元帅府、曲先答林元帅府受其节制、调遣。由于速来蛮镇守有方,地方安宁,元王朝于至顺三年(1332)诏置西宁王府王傅官四人,协助速来蛮处理军政要务。速来蛮于至正十一年(1351)去世,在位21年。他不仅在开发青海、维护地方治安、巩固元王朝的统一上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关心、支持伊斯兰教事业的发展,办了许多有益的事情。他有四子一女,去世当年由其长子亚格罕沙赫继承王位。至正十二年(1352),元王朝命亚格罕率军镇守四川,青海军政事宜由其弟速勒坦沙赫处置,并由一弟率部众主持曲先答林元帅府。至正十三年(1353)十二月,亚格罕奉命由四川进驻沙州路(今甘肃敦煌地区),在莫高窟将其家世刻碑传世。元末,亚格罕去世后,由其长子阿鲁歌失里继承西宁王。元王朝处于崩溃前夕,已无力号令各地封王,阿鲁哥失里即以沙州王自称,屯兵自保。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阿鲁哥失里以沙州王名义遣使进贡,归附明朝。永乐四年(1406),明设沙州卫,任命阿鲁哥失里子困即来、买住为沙州卫指挥。速来蛮家族驻青海地区的后裔,元亡后先后率部归附明朝,明朝为了对付北元政权,对速来蛮后裔都作了很好的安置,明初设置的青海五卫的首领,多数是速来蛮的后裔。驻青海东部地区的子女及其部众,随着与当地回族群众生产生活的交往,逐步与回族相融合。明甘肃各卫和新疆哈密卫的王、指挥等首领,大多数为出伯家族的成员。

上一篇:西李土司 下一篇:西夏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