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西北民族词典

景教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新疆人民出版社《西北民族词典》第332页(991字)

唐代对传入中国的基督教聂斯脱利派的称谓。亦称“波斯教”、“弥施诃教”。聂斯脱利派是古代基督教的一个小派别,因由君士坦丁堡主教聂斯脱利所创立,故名。基督教产生后不久,即发生了教义分歧,围绕耶稣基督的神性与人性、二性同体与二性二位等问题展开了长期争论。428年,被东罗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二世任命为君士坦丁堡大主教的聂斯脱利,对阿里乌派的一位论学说进行抨击,主张基督二性二位说。他否认基督的神性与人性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本体,而认为基督的神、人两个本性分别形成神、人两个本体,神性本体附在人性本体上。作为人的基督,是童贞女玛利亚所生,但作为神的基督,则非玛利亚所生,因此玛利亚只能是基督之母而非上帝之母。他被指为主张基督具有两个不同本体(位格),于431年受到以弗所公会议绝罚,被革职流放。后其追随者向东方逃亡,在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等地继续传播其教义主张,形成聂斯脱利派。该派进入波斯后,在波斯皇帝的保护和扶植下,得到很大发展,并建立了独立的教会组织“迦尔底教会”(又称“阿述利亚教会”),开始向波斯邻近地区传播。唐贞观九年(635)叙利亚景教僧阿罗本等将景教传入中国长安(今陕西西安)。在内地曾一度盛行。建中二年(781)在长安立着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阐述其教义及在中国传播过程。会昌五年(845)武宗灭佛时遭波及,一时绝迹于中原。元代复传中国,与天主教统称“也里可温教”。景教传入新疆的时间略早于我国内地,约为6世纪后期或7世纪初。新疆景教没有受到武宗灭佛的影响,自传入以来一直得以顺利传播和发展。唐宋时期景教在新疆已经盛行。近代以来在吐鲁番所发现的景教寺院遗址、壁画和大量用回鹘文等多种文字写成的景教文献,都属于这一时期。元代景教在新疆有了更大的发展。当时,喀什噶尔成为景教25个行教区中第19行教区。世界着名旅行家马可·波罗途经新疆时,在所历各地均见到景教教堂和景教徒。畏吾尔、克烈、乃蛮等民族这时也都已接受了景教。在长期信仰过程中,畏吾尔景教还形成了本民族的特点,相继出现了一些着名的景教人物。其中有帮助蒙古人创制蒙古文字的塔塔统阿,被景教大总管委任为巡察总监的拉班·巴扫马,先后受任契丹(中国)总主教和景教“东方教会大总管”的雅巴拉哈三世马可斯。元代以后,随着伊斯兰教的发展,景教在新疆逐渐衰落,但直到清末始绝迹于新疆。

上一篇:经名 下一篇:《经学系传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