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西北民族词典

红毛儿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新疆人民出版社《西北民族词典》第269页(645字)

青海回族的一支。史书又称“红帽儿”、“红毛”、“红毛达子”。其先民为西蒙古东察合台汗国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部落。元时,东察合台各部同斡亦剌部、哈密部以及青海西部曲先部,在地域上连成一片,犬牙交错,根据各部蒙古包的颜色、衣着习俗特征来区别各个部落,并以此互相称谓,故有白帽(毛)儿、黑帽(毛)儿、黄帽(毛)儿、红帽(毛)儿等称谓,以示部落区别,久而久之成为部落名称。红毛儿部的成员习惯戴红帽,帽顶缀红缨,或者头缠红巾,身穿红袍,作战时打红旗,遂被称为红帽儿、红毛儿。元末明初,该部落游牧于黄河上游,后来徙牧于柴达木西北部安定卫,成为安定王的属部。明正德初年(1506),东蒙古太师亦卜剌率部进入柴达木四卫,红毛儿移牧沙州(今甘肃敦煌地区),后又徙牧于永昌卫(今甘肃永昌地区),明万历年间翻越祁连山进入西宁卫(今青海东北部)。因多次受蒙古火落赤部的欺凌抢掠,归附明朝,明政府将其安置于西宁塞外驻牧,被称为“红毛儿”或“安定族”,其分支有“剌卜儿族”、“巴沙族”、“昝咂族”等。红毛儿人具有较强的凝聚力,性格强悍,不屈不挠,待人诚实厚道。主要从事放、狩猎和长途贩运,清代青海与西藏的商贸活动,主要由他们经营。清代后期,定居于西宁、湟源、湟中等地的红毛儿,由于经济生产、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与当地回族完全相同,与回族交往密切,并互通婚姻,逐融合到回族中。至今,西宁、湟源、湟中等地的部分回族家庭还被称为“红毛家”,自己亦称他们的先辈是“红人儿”。

上一篇:红石湾的传说 下一篇:黑水沟祭水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