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西北民族词典

汉族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新疆人民出版社《西北民族词典》第256页(2367字)

中国的主要民族。由夏人、商人、周人、秦人等中原地区上古居民与周围的兄弟民族长期共同生活、不断互相融合而成,形成于汉朝初期,故名。绝大多数居住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华北、东北、华南。讲汉语,使用汉文。有5000年文字记载的历史,与其他兄弟民族一起,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曾经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涌现了大批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最早发明了火药、指南针、纸张、印刷术,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史着作和艺术遗产,建立过繁荣富强的汉朝和唐朝,对丝绸之路的畅通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今陕西省中部的渭水流域,曾是周人的发祥地。周平王东迁,这里又成了秦人的势力范围。西汉初年,汉族开始形成,周人和秦人是汉族的主要成分之一,因此,这里成了汉族的聚居区。今陕北和甘肃宁夏交界的六盘山区,是义渠、乌氏、昆戎等戎人的牧区。秦征戎开边,取得北地(今甘肃东北部和宁夏南部)、陇西。昆戎西迁河西走廊西部,汉初又称乌孙;乌氏等西迁甘肃中部和河西走廊东部,又称月氏。秦汉之际,匈奴崛起,统一蒙古高原。汉文帝即位之初,匈奴征服河西走廊的月氏和乌孙,命休屠王和浑邪王分别加以统辖。汉武帝命大将卫青北征匈奴,匈奴败退,汉朝移民充实北边,陕北的汉族迅速增多。从此汉族成了陕西的主要民族,据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陕西省的汉族共有3272.6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中99.53%。早在战国之前,甘肃为氐、羌的居地。秦穆公征伐西戎,昆戎被迫逐渐西迁至河西走廊西部,后称乌孙;月氏西迁至甘肃中部和河西走廊东部。汉文帝初年,匈奴的冒顿单于发兵西征,大败月氏,迫使乌孙及西域诸国降服,在河西走廊设立休屠王和浑邪王,于是,除今甘肃省东南部的陇西郡为汉朝土地外,其余地区大多归属匈奴。汉武帝统治中期,命大将霍去病领兵西征,大败休屠王和浑邪王,取得河西走廊,大量移民实边,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汉族人数激增,与各少数民族杂居,为开发甘肃省作出了重要贡献。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甘肃省共有汉族2051.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91.70%。

宁夏上古为乌氏、昆戎等西戎的牧地。匈奴强盛时,其属部河南王曾占据今宁夏北部,南部则为秦朝北地郡的一部分。汉武帝派大将卫青北征,取得匈奴河南白羊王之地,设立朔方郡,移民实边,汉族在这一带迅速增多。两汉时期,不少归降的匈奴部落被安置在这里。东晋十六国时期,南匈奴铁弗部首领曾在这里建立过夏国割据政权。唐朝中期,朔方为北方重镇,设节度使率兵守边,汉族成为这里的主要居民,“安史之乱”后,回鹘与以属部党项为主力的吐蕃争夺贺兰山区,党项的人数剧增。五代至宋朝,党项首领在这里建立了西夏政权。成吉思汗击灭西夏,党项人或者融入蒙古,或者融入汉族。成吉思汗西征中亚,将大批俘虏安置在信仰伊斯兰教的安西王等四位信仰伊斯兰教宗王的份地上,这里的伊斯兰教徒不断增多,逐渐形成回族。长期以来,汉族和回族为共同开发宁夏而努力奋斗。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宁夏回族自治区共有汉族310.7万人,占自治区总人口的66.75%。

青海在两汉以前为羌人聚居区。西汉初期,羌人和匈奴联结,共同反对汉朝。汉宣帝时,以先零部落为首的羌人反叛,大将赵充国领兵西征,大败羌人,在湟水流域兴办屯田,汉族在青海东北部落户。晋朝初年,鲜卑首领吐谷浑率众西迁,击降羌人,在青海湖周围立国,汉族、羌人、鲜卑逐渐融合为吐谷浑。唐朝初期,吐蕃击灭吐谷浑,吐谷浑人大多融合于吐蕃。元朝,蒙古部落先后迁居青海,与吐蕃人杂居于青海湖周围。明清,开展屯田戍边,迁居青海湖东南的汉族等不断增加。新中国成立后,进入青海的汉族干部、知识分子、工人和农民人数较多。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青海共有汉族25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58%。

新疆古称西域,天山南北多为白色人种移民的聚居之地,只有今哈密一带的东部地区,有少量蒙古人种存在。西汉前期,在天山南北广泛开展屯田,设置西域都护府统辖各地,屯田将士和都护府官吏及其家属多为内地西迁的汉族。魏晋时期,中原战乱频仍,大批汉族迁居河西走廊,河西走廊的汉族又大批迁居西域,尤以吐鲁番盆地为最多。北朝至唐初,吐鲁番盆地的汉族建立了麴氏高昌王国,天山南北也多有汉族移民居住。唐朝统一西域,设立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各驻兵3万守边,其将士多为陇右的汉族。到宋朝,回鹘统治天山南北,汉族逐渐融合于回鹘之中。元朝统治西域,曾派大批汉族军队在别失八里、曲先塔林二元帅府驻防和屯田,后来逐渐融合于维吾尔族中。清朝统一新疆后,驻守、屯田、为官、经商和迁徙到天山南北的汉族不断增多。1933年,大批东北义勇军经过苏联转移到新疆,分驻乌鲁木齐、塔城、伊犁,后来解甲为民,人数多达2万(不含家属)。新中国建立后,新疆的汉族人数迅速增加,其主要来源有三:一是建国初期进疆后复员转业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农垦将士及其家庭子女;二是支援边疆建设的国家干部、科技人员、熟练工人、知识分子和上海等地的支边青年;三是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自发迁居新疆的甘肃、陕西、河南、四川等地的农民。古代西迁的汉族将先进的农耕和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入西域,留下了罗布泊发现的大量汉文简牍和吐鲁番发现的汉文文书。新中国成立后支边的汉族,则在国家机关、科研部门、文教卫生单位、工厂、农村中发挥聪明才智,为保卫和建设新疆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新疆共有汉族5695.6万人,占自治区总人口的37.6%。

上一篇:汉东清真寺 下一篇:汉归义羌长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