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西北民族词典

车师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新疆人民出版社《西北民族词典》第96页(1092字)

中国古代西域的国名。先秦至北朝时期立国于吐鲁番盆地及其北方的天山内外。根据阿拉沟和乌拉泊等古墓葬的发掘,经过人类学家对墓葬中发现的人头骨加以测定和研究,认为车师人的85%是西方人种,另有15%是稍有白种人血统的蒙古人种。从文化内涵、地理特点、族名的发音来研究,车师人应是呼揭的一支,由阿尔泰山南下,在天山内外和吐鲁番盆地建国。西汉初期,车师因地理环境和生产方式的不同,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称“车师前王”(在天山之前而得名),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有村镇和城郭。北部称“车师后王”(在天山背后而得名),居民主要从事畜牧业,也有少量的农业,村镇和城郭很少。但是两部的国王出自一个氏族,民族成分也相同。公元前176年,匈奴冒顿单于派右贤王率兵征服西域,车师成为匈奴的属国,由于其地与匈奴右部相邻,国王(尤其是车师后王)常娶匈奴公主为妻,与匈奴的关系特别密切,以致西汉为了统一西域,曾与匈奴六次争夺车师。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后,曾将在蒲类海西取得的匈奴小蒲类国,划归车师后部,又在车师后部之西方安插了随日逐王归降汉朝的兹力支及其部众,车师后王国有了匈奴族的成分。汉朝又在车师前王国的高昌壁,车师后王国后城长住地开展屯田,设置戊己校尉,其将士都携带家眷,因此又有众多的汉人迁居其地。魏晋南北朝时期,车师后部先后成为鲜卑、柔然、高车王国境域,一部分车师人融合于鲜卑和高车人中,另一部分随呼得人(呼揭的异译)逐渐西迁,在阿姆河流域建立了哒国。内地由于晋初的八王之乱东晋十六国的纷争,大批汉民经过河西走廊,涌入高昌,以至汉人在车师前王国占了多数,建立了以汉人为主的高昌王国,车师人退居到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市的交河故城)周围的西部,后又南迁至焉耆东部,由车师王车夷洛率领迁居北魏的都城洛阳,其人都以“车”为姓。唐太宗派兵击灭高昌王国,在这里设立西州,这里的基层组织和管理方面都与内地一样。回鹘汗国统治西域时,高昌城是回鹘汗国的统治中心,也是回鹘国教——摩尼教的传教中心。回鹘汗国崩溃后,在这里建立了高昌回鹘国,回鹘人成了主要民族,居民多由摩尼教改信佛教成吉思汗创建蒙古汗国后,高昌回鹘王最早投归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嫁以公主,将他当成第五个儿子。蒙古人统一中国,建立元朝后,高昌回鹘改以“畏兀儿”的译音大批进入内地,成为色目人中地位最高的阶层,在中央和各地方政府做官。14世纪,改信伊斯兰教的察合台后王多次出兵征服高昌,并改称之为吐鲁番,促使当地的畏兀儿人由信仰佛教改为信仰伊斯兰教。从此,由车师前王国发展而来的吐鲁番又成了维吾尔族集中居住的地区。

上一篇:车臣默尔根哈屯 下一篇:车凌端多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