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军事史辞典

潼关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军事史辞典》第983页(588字)

古关名。

潼关有两处。东汉末设置潼关,故址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城东南、黄河大弯曲部南岸,即今之老潼关以南约2公里处,现已废圮。这里古为桃林塞地。

据《水经注》:“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空谷幽深,涧道之狭,车不方轨,号曰天险。”“岩险周固,衿带易守。”东汉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操发兵西出讨张鲁,关中诸将疑为袭己,超、韩遂等十部皆反,率众屯兵潼关,即此。西魏大统二年(公元537年),宇文泰在关前击败高欢部将杜康

隋时,迁关北移,即今县东北之老潼关。

据《元和郡县志》:“关西一里有潼水,因以名关。”关北濒黄河天险,隔河与风陵渡相对,南依华山,东连函谷,西南有禁谷天堑,谷深崖绝,中通肠小道。形势险要,扼控东西通衢,是关中东方门户,古有“潼关固则全秦固”之说。

雄据秦晋豫三省冲要,自古以来皆为着名的关隘重地。今存老潼关经宋、元、明、清乃至民国的修葺,基本保留完好。关城周长约5公里。北、西与东北,为板筑土墙,外包青砖,高16米,宽8米。

南与东南,顺山势削成垛口,高达30米。开门6处,另有南、北二水门。

关城斜建于山坡,下临黄河,形势奇险,易守难攻。明代在此置潼关卫,清置潼关县,后升厅,1913年复改潼关县。

清时,有副将都司马驻守于此。

民国初,民军与清军亦曾在此激战。1961年,潼关县迁治吴村,即今县城。

上一篇:轵关 下一篇:左担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