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香蕉交脉蚜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南方果树病虫害防治手册》第317页(1137字)

【形态特征】:

蕉蚜可分为无翅蚜和有翅蚜两种类型。无翅孤雌蚜:体长0.78-1.6毫米,体卵圆形,红褐色至黑色。额瘤明显,触角6节,第1、2节有成行小刺,比体稍长。若蚜触角4节,腹管长筒形,比尾片长3.7倍;尾片圆锥状,具瓦纹。有翅孤雌蚜体长1.7-1.8毫米,体长卵形,头,胸黑色,腹部红褐至黑色。头顶两侧具明显额瘤。触角6节,与体等长。前翅深褐色;翅径分脉向下伸长,与中脉的上分支融合成1支,将到翅端时,又分为两支,而形成了一个四边形的闭室。后翅退化,小而窄短。

【发生规律】:

蕉蚜在广西全年均能发生,无休眠越冬等现象。在田间自然状态下,一年出现两个高峰期,分别在3-5月和9-10月。6-8月气温偏高,蕉蚜生长发育受到抑制,部分从植株顶部转移到下部甚至地面活动,有翅蚜则飞到附近杂草上取食,待气温适宜后,又回到幼株上取食。所以,蕉蚜发生的数量与香蕉束顶病的关系很密切。在寒冷季节,香蕉生长停滞,不利于蕉蚜生长发育,并停止为害,这时束顶病发生很少。春暖后蕉蚜恢复活动。若虫传毒效果高于成虫,且脱皮后仍可保持带毒。成、若虫吸食病株汁液后又传播到健株引起发病,因此,每年3-4月便陆续发病。广东蕉蚜盛发期是4月左右和9-10月,病害的流行期则是3-5月。

成虫主要靠飞行或随气流传播,也能爬行或随吸芽、土壤、人为的移动而传播。一般早年份发生数量多,多聚集在嫩叶荫蔽处为害,以在心叶基部最多。此虫喜在香蕉种上寄生为害,特别是矮香蕉品种更为其所好。

【防治方法】:

(1)带吸食香蕉束顶病毒汁液的带毒蕉芽,因传毒力强,能使病害迅速蔓延。因此,经常检查果园,发现病株,立即喷药杀灭带毒蚜虫,然后再将病株及吸芽彻底挖除,使香蕉园无病株而减少带毒蚜虫传病。

(2)掌握蕉蚜初发阶段及春暖香蕉恢复生长时,可用40%乐果乳抽800-1000倍液;4%藤精800-1200倍液;50%抗蚜威(辟蚜雾)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喷杀。要注意重喷植株特别是吸芽喇叭口,并剥开腐烂叶鞘喷射假茎。

香蕉交脉蚜(Pentalonia nigronervosa Coqueral)又称蕉蚜、甘蔗黑蚜。属同翅目蚜科。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福建等省区。以成虫、若虫群集于香蕉、大蕉等芭蕉属植物的嫩梢、幼叶危害。蕉蚜因吸食带有束顶病株汁液后,可携带并传播香蕉束顶病毒,是香蕉束顶病的传病重要虫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