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堆蜡粉蚧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南方果树病虫害防治手册》第248页(857字)

【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约4毫米,似卵形,背面披白色厚密的白色蜡粉,骤视如一小堆粉团,拔开蜡粉即可见紫酱色虫体,体边缘蜡丝粗短,体末1对显着突出。足短小。雄成虫紫酱色,前翅1对,半透明,腹末有白色蜡质长尾刺1对。卵为椭圆形,长约0.3毫米,淡黄色,藏于蜡质的卵囊中。若虫为紫色,形似雌成虫。初孵若虫无蜡质粉堆,待固定取食后,体背及周缘分泌白色粉状蜡质物,并逐渐增多。

【发生规律】:

在华南各省(区)一年发生5-6代。以成虫、若虫在树干、枝条裂缝、卷叶和蚂蚁巢内等处越冬。翌年2月初春暖恢复活动。靠爬虫扩散分布吸食汁液,以若虫和雌成虫喜群聚于嫩梢、果柄、果蒂、叶柄和小枝上取食为害,削弱树势,影响产量和次年的结果。

一年中以4-5月及10-11月虫口密度最大,为害严重的时期。在一般情况下,雄虫数量极小,营孤雌生殖。雌成虫产卵于白色蜡质的卵囊中,约200粒。若虫孵化出后经3次蜕皮变为雌成虫。雄虫则须蜕皮4次才成为雄成虫。

【防治方法】:

(1)结合修剪,清除有蚧虫的枝叶,防止扩散蔓延。

(2)抓住第一代幼蚧于4月上旬孵化盛期和末期喷药两次,此时虫体裸露,尚未披盖蜡质分泌物,药液容易与虫体接触,可提高杀虫效果。药剂有:40%氧化乐果乳油800倍液、40%水胺硫磷乳油500-8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800倍液、10%稻丰散乳油1000倍液,松脂合剂25倍左右。

堆蜡粉蚧(Nipaecoccus vastator Maskell)又名桔鳞粉蚧。属同翅目粉蚧科。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广西发生较为普遍。以若虫和成虫寄生于嫩梢、果蒂、果柄、叶面和小枝上,使枝梢萎枯和落果,并诱发煤烟病,影响产量和品质。

上一篇:16.茶材小蠹 下一篇:18.金龟子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