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荔枝瘿螨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南方果树病虫害防治手册》第243页(1460字)

【形态特征】:

成螨体极小,长约0.2毫米,蠕虫状,狭长,淡黄色至橙黄色,头小向前方伸出,螯肢及须肢各1对。腹面有足两对,腹部密生环纹,腹端有长尾毛一对。卵球形,半透明,淡黄色。若螨似成螨而略小,体灰白色,腹部环纹不明显,尾端尖细(图2-8)。

图2-8 荔枝瘿螨

1.成螨 2.卵 3.为害状 4.叶面病部横切面

【发生规律】:

荔枝瘿螨一年发生10代以上,世代重叠。在广东、广西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以成螨和若螨在毛毡状物内过冬,第二年春季,日平均温度在18-20℃时,越冬螨开始活动,逐渐转移到春梢和花穗上为害。靠爬行、微风吹、雨滴飞溅、苗木调运传播。据观察结果:夏、秋两季为害最重,以4-6月嫩梢、花穗、幼果期和8-9月抽新梢期,高温而干旱的条件瘿螨发生严重,晚秋后植株受害逐渐停止。螨口密度可随毛毡状的颜色变化而有不同,初时被害处出现稀疏的灰白色毛毡状,以后毛毡状绒毛逐渐密集,颜色由黄褐色至深褐色,以鲜黄褐色毛毡状螨口密度最大。绒毛增厚,农药喷杀防治效果较差,所以,应掌握在初期稀疏的灰白色绒毛前喷药防治效果好。

瘿螨喜欢荫蔽,故多聚集于树冠下部和内部的枝叶和果实上。受阳光照射处的螨口密度较小,叶片上则以叶背居多,叶面较少。因此喷药时,对这些部位必须喷得均匀周到,才有防治效果。

【防治方法】:

(1)结合采果后修剪,把被害的枝叶剪下,清除地上残枝落叶,集中烧毁。或结合深耕改土,挖深坑施肥。把地上残枝落叶和剪去的被害枝放入坑底,再把杂草、绿肥、粪等农家肥放进坑内,并用石灰、磷肥、麸肥拌匀放在坑的上层,然后上填底土坑。这种做法,可以将病虫枝、残枝落叶当肥料使用,又减少瘿螨为害,效果很好。

(2)调运苗木时,要认真检查,若发现苗木带有被害的叶片,应及时剪除烧毁,再喷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杀灭苗木上的瘿螨,以防随苗木传播。

(3)掌握在春梢、秋梢萌发期、花穗期、幼果期及时喷药,并结合防治其它病虫进行。可选用25%三氯杀螨醇乳油800-1000倍液;20%灭扫利乳油6000倍液;3%功夫乳油3000倍液喷杀。或用0.1-0.3波美度石硫合剂,冬季喷1波美度;春梢期结合防治荔枝蝽等害虫,可用90%敌百虫结晶加40%乐果乳油,按1∶1∶1000倍液兑水喷雾。花穗期可喷敌百虫、三氯杀螨醇、1∶1∶1000倍液兑水,再加入代森铵水剂800倍液或甲霜灵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兼治荔枝霜疫霉病。幼果期,可在杀螨剂药液中加入杀虫双,同时防治荔枝蒂蛀虫。

荔枝瘿螨〔Aceria(Eriophyes)litchii(kiefer)〕又名荔枝瘤壁虱,俗称“毛蜘蛛、耳、毛毡病”。属蜱螨目瘿螨科。分布于我国各荔枝产区。以成螨和若螨刺吸荔枝的嫩芽、幼叶、花穗和幼果。被害部受刺激后产生灰白色绒毛,后渐变黄褐色,形似“毛毡”状,故称“毛毡病”。被害叶背毛毡状凹陷,叶面凸起,叶片扭曲、畸形、质地坚硬,如“狗耳”。嫩梢受害则呈干枯。被害花穗和幼果呈现畸形,长出绒毛,象小绒球状,极易脱落,影响座果,以致造成减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