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南方果树病虫害防治手册》第117页(2506字)

【发生规律】:

桔蚜一年发生10-20代,广东24代左右。越冬虫态各地不尽相同,广东、福建主要以成虫越冬;浙江江西四川西北部主要以卵在枝干上越冬。越冬卵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孵化为无翅若蚜。在柑桔新梢上群集吸食为害,若蚜成熟后,开始胎生若蚜,继续繁殖为害。每一雌蚜可胎生5-68头,最高可达93头。有翅胎生雌蚜的生殖能力往往较无翅者低。如果环境条件不适,枝叶老化或虫口密度过大,即产生有翅胎生蚜迁飞它处危害。秋末冬初产生有性雌蚜和雄蚜交配、产卵,寿命20天左右。桔蚜繁殖的最适温度24-27℃,温度过高的夏季,桔蚜死亡率高、寿命短,繁殖力低,因此春秋两季繁殖最盛,呈现两次虫口高峰。以前一虫蜂为大。第一次出现有翅蚜是营养条件造成的,入冬前分化出两性蚜则是短光照引起的。

桔二叉蚜一年发生10余代,以无翅雌蚜或老龄若虫在柑桔秋梢和冬梢上过冬。越冬雌蚜3-4月开始取食,为害嫩梢嫩叶,5-6月繁殖最盛,为害最重。雨水过多或干旱少雨,均不利其发生,繁殖的最适温度为25℃左右。一般为无翅蚜,但环境不适或虫口密度过大时,也产生有翅蚜,迁飞其它植株为害。

在福建和广东均以绣线菊蚜为优势种群,但两地的其它种类和发生情况均有差异。在福建除绣线菊蚜外,棉蚜和桔蚜周年可见。在抽发冬梢的桔园,绣线菊蚜可在其上繁殖,并形成第一个高峰期。1月平均虫口密度最高可达11头/梢,4-6月形成第二个高峰,为害春梢和早夏梢。虫口密度以6月份最大;8-12月形成第三个高峰,为害秋梢,虫口密度达80-130头/梢,随嫩梢的抽发转绿,虫口密度在高水平上波动,为害期长达3个月,直到无新梢抽出为止。在不抽冬梢的成年果园,蚜虫为害只有从春季至初夏和秋季两个为害期。绣线菊蚜全年发生属秋季重发的类型。

棉蚜的发生与柑桔品种及果园周围的棉蚜寄主种类和数量均有关系,因此其为害差别较大。不同的品种,抽梢的时期和数量不同,营养条件有差异。棉蚜属全年发生,但危害以春、夏梢为主。秋梢期由于绣线菊蚜的大发生,棉蚜的为害退居次要。桔蚜则主要发生于冬季、早春和秋季,其它时期种群数量较少,为全年轻发型。但在闽北及一些山区果园,桔蚜的种群数量较大。

在果园中常见2-4种蚜虫混合发生。靠近村落的果园普遍发生较重。如绣线菊蚜和棉蚜除为害柑桔外,还可在梨、枇杷、白玉兰等观赏植物上为害,这些植物在靠近村落的地方种植,成为柑桔园的虫源。幼年果园一般比成年果园受害重,品种混杂的果园比品种单一的果园虫口密度大。因幼龄果园抽梢期长,梢量大,营养条件好;品种混杂或树龄不一则梢期交错,为蚜虫的扩散繁殖提供了良好的食物条件。肥水充足受害重。肥水差、贫瘠的果园抽梢量少,叶小而黄,老化快,对蚜虫生存不利。肥水条件好,长势好,新梢多,蚜虫发生严重。

在广州绣线菊蚜在田间整年可见,形成5个明显的发生高峰,尤其是春季4-5月种群数量可达到很高,每梢虫口数量平均可达220多头;2-3月高峰其次,每梢约100-110头;6月峰更低,每梢约60余头;7月近40头/梢,9月每梢近20头。桔蚜发生时期较短,主要发生在初夏和秋季,秋季发生最严重时每梢虫口平均190多头。绣线菊蚜喜欢在比较幼嫩的新梢上取食。在新梢长度短于10厘米时,大量繁殖无翅孤雌蚜,种群数量达到高水平。新梢伸长老化达15厘米后,或种群数量过大,产生有翅蚜,迁到其它较幼嫩的新梢或其它寄主上。桔蚜喜欢在稍微老化、叶片已展开的新梢上取食,种群大发生在新梢平均长度15厘米以上。

在恒温饲养条件下,绣线菊蚜和桔蚜发育速度快,寿命长,生殖力强。最适温度条件下,绣线菊蚜6.4天进入生殖期,生殖力达52.2头/雌;枯蚜经6.8天进入生殖期,生殖力67.8头/雌。绣线菊蚜发育起点温度7.3℃有效积温123.1日度,根据广州年平均温度和有效总积温计算,1年可发生39代。桔蚜发育起点温度8.2℃,有效积温142.8日度,一年可发生31代。

天敌,蚜虫的天敌有多种瓢虫,食蚜蝇、草蛉、蚜茧蜂等对蚜虫种群数量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应加以保护利用。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冬春结合修剪,剪除在秋梢和冬梢上越冬的卵和虫;在各次抽梢发芽期,抹除抽生不整齐的新梢,打断其食物链。

(2)生物防治 尽量减少喷药,采取涂千,点片或隔行喷药等方法,或使用对天敌杀伤力小的药剂防治,以减少对天敌的杀伤。

(3)化学防治 新梢有蚜株率20%以上,新梢被害25%以上时喷药或用药涂有蚜梢与喷中心虫株。药剂可选用50%抗蚜威(辟蚜雾)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50%磷胺水可溶剂2000倍液;40%乐果乳油1000倍液;40%氧乐果乳油1000-2000倍液;40%水胺硫磷乳油2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2.5%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5000倍液喷雾或用40%水胺硫磷乳油1∶50倍液涂有蚜嫩梢。

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

无翅胎生雌蚜体长1.5-1.9毫米,黄绿至深绿色,薄被白蜡粉。有翅胎生雌蚜体长1.2-1.9毫米,胸部黑色,腹部绿色有黑斑,薄被自蜡粉。尾片略呈长圆锥形,可区别于绣线菊蚜(图1-38)。

图1-38 绣线菊蚜、桃蚜和棉蚜

绣线菊蚜:2.尾部 4.头部

桃蚜:3.头部

棉蚜:1.尾部

上一篇:(十一)黑蚱蝉 下一篇:46.白蛾蜡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