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柑桔粉虱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南方果树病虫害防治手册》第109页(1349字)

【形态特征】:

雌成虫 体长1.2毫米,黄色,翅半透明,被白色蜡粉。复眼红褐色,分上下两部,中有一小眼相连。

雄成虫 体长0.96毫米,阳具与性刺长度相似,端部向上弯曲。

卵 长0.2毫米,椭圆形,淡黄色,卵壳平滑,以卵柄着生于叶上。

幼虫 初孵时体扁平椭圆形,淡黄色,周缘有小突起17对。

蛹 蛹壳长1.3-1.6毫米,近椭圆形,两侧五分之二处稍微凹入。成虫未羽化前呈黄绿色,可透见虫体,羽化后蛹壳白色,透明,壳薄而软。壳缘前后端各有一对小刺毛。管状孔基部两侧各有一根小毛。管状孔圆形,其后缘内侧有多数不规则的锐齿。孔瓣半圆形,侧边稍收缩,舌片不见(图1-35)。

图1-35 柑桔粉虱

1.卵 2.蛹壳(♀)背面观 3.胸气管口 4.管状孔 5.前后翅 6.触角 7.短瘤突

【发生规律】:

柑桔粉虱年发生代数各地不一。在浙江安徽一年发生3代,江西一年发生4代,重庆一年发生5代,华南5-6代。以3龄幼虫和蛹在秋梢叶背越冬。翌年4月下旬越冬代羽化为成虫,随即产卵。江西南昌成虫盛发期分别为6月中下旬、8月中下旬、10月上中旬和次年5月上中旬。重庆初龄若虫盛期分别为3月下旬、5月中下旬、7月上中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10月上中旬。这是化学防治的关键时期。成虫羽化后,群集于新梢叶背,飞翔力不强,遇惊作短暂飞舞,即返回树上。羽化不久能交配产卵。也有孤雌生殖现象。每雌平均产卵7-25粒,卵散产于嫩叶叶背,潜叶蛾为害叶上最多,老叶、果实上极少。卵间布有白粉,卵期3-30天,发生极不整齐,世代重叠。幼虫孵化后,作短距离爬行,不久以口器插入叶组织内取食,一叶可达数十至数百头。幼虫脱皮2次,每次蜕皮后稍爬动,又重新固定取食,3龄幼虫后期在体内蜕皮成拟蛹,3龄幼虫蜕皮壳硬化即为蛹壳。该虫喜吹阴湿环境,因此栽植过密,树冠相接,荫蔽潮湿的果园发生数量多。

天敌,寄生柑桔粉虱幼虫的粉虱座壳孢菌(Aschersonia aleyrodis Webber)分布普遍,寄生率较高,如能掌握应用技术和施用时期,对防治柑桔粉虱有一定作用。

【防治方法】:

同黑刺粉虱。

柑桔粉虱〔Dialeurodes citri(Ashmead)〕又名通草粉虱、柑桔白粉虱、绿粉虱。广泛分布于我国各柑桔产区。为害柑桔、茶、油茶、咖啡、桃、柿等植物。主要以各代幼虫为害春、夏、秋梢嫩叶。以幼虫固定在一、二年生叶背上吸食,导致枝条短而纤弱,叶片因幼虫排泄蜜露诱发煤烟病,致使枝叶发黑,阻碍光合作用,引起树势衰弱,果实生长缓慢,以致脱落。留存果个体小,皮硬、色黑、味酸,降低商品价值。受害植株还因生长衰弱,花芽减少,累及来年产量。

上一篇:(八)粉虱类害虫 下一篇:(十)蚜虫类害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