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网纹绵蚧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南方果树病虫害防治手册》第95页(1874字)

【形态特征】:

雌成虫 长椭圆形,扁平,产卵前背部中央拱起呈灰黑色。将产卵时,虫体后端腹下,形成白色绵状卵囊。卵囊背面呈波状起伏,有2条横纹与3条略下陷的纵沟纹,互相交织而呈网状。虫体近前端左右两侧,各伸出几条白色蜡质绵状物,形如角。

雄成虫 体橙红色,触角丝状,10节,腹末有1对管状突起和1对细长白色蜡丝。翅1对,翅面光滑橙黄色,翅脉退化,仅为简单分叉。

卵 长椭圆形,淡黄绿色,卵壳极薄,多皱纹。

若虫 初孵若虫为长椭圆形,淡黄绿色,背面中央纵纹为淡黄褐色。二龄若虫初期半透明,似薄膜,以后背面中央纵纹变为灰黑色。

雄蛹 淡褐色,腹部末端突起显着,蛹壳灰白色,茧白色(图1-28)。

图1-28 网纹绵蚧

1.雄成虫 2.雌成虫 3.卵 4.幼蚧 5.雄蛹 6.被害状

【发生规律】:

网纹绵蚧一年发生2-3代,以2代为主,世代重叠,以二、三龄若虫在枝叶上过冬。4月下旬至9月下旬为第一代,8月上旬至翌年5月下旬为第二代,又称越冬代。

过冬若虫在春梢抽发后,逐渐向新梢幼嫩枝叶上迁移,雌若虫变为成虫后即在后端形成卵囊产卵其中。雌虫有多次交配的习性,生殖方式以两性生殖为主,也能行孤雌生殖。雌虫生殖力强,每雌虫平均产卵第一代为1006.5粒,第二代为1450.9粒。卵在卵囊内陆续孵化,孵化率为85%-97%。初孵若虫要经过三个发育阶段:在卵囊内静伏、出囊扩散、固定取食。该虫有多次迁移固定的习性:1龄若虫爬行一段时间后,主要群栖固定于叶背取食,2龄期后,雌虫多固定在1-3年生枝梢上为害,雌成虫产卵前大多迁移至叶片,嫩梢及果实上固定产卵,在叶背的最多,占80%左右。因此田间种群属聚集分布。雌若虫经过3龄变为成虫,雄若虫经过2龄进入预蛹,羽化为成虫。

该蚧越冬代和第一代雌蚧分别于4月下旬和7月中旬开始产卵,5月上旬和8月上旬分别为两代雌蚧产卵高峰期,5月下旬和8月上、中旬为两代幼蚧出囊分散盛期。

第一代雌虫卵期11天,若虫期57天,成虫期52天,全生育期为121天;越冬代卵期9天,若虫期206天,成虫期29天,全生育期245天。雄虫第一代全生育期63天左右,越冬代为230天左右。

雌虫在整个生育过程中能排泄蜜露,诱发煤烟病。因此在虫口密度大的柑桔园,叶片漆黑,严重影响树体的光合作用。

网纹绵蚧的自然扩散和传播在树体内是主动迁移,初孵若蚧出囊后向嫩梢新叶爬行扩散,株间及邻近柑桔园的扩散主要靠风力,远距离传播靠苗木接穗运输。

该蚧以1龄若蚧自然死亡率高,两个世代间有差异,第一代平均为11%左右,越冬代为21%左右。此蚧的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种类很多,其中以黑色软蚧蚜小蜂(Coccophagus yoshidae Nakayama)和白蜡虫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 ericeri Ishii)的寄生率最高,主要寄生雌蚧,寄生率在4月上旬至5月中旬为12%-90%,8月上中旬为32%-95%,其中黑色软蚧蚜小蜂占寄生蜂总数的70%左右,对网纹绵蚧种群有很强的控制作用。

【防治方法】:

采取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措施。初冬和早春使用药剂防治,4-9月尽量少用农药,充分发挥天敌的抑制作用。应用药剂,参照其它介壳虫部分。

网纹绵蚧〔Chloropulvinaria polygonata(Green)〕又名多角绵蚧,芒果绿绵蚧。分布于国内各柑桔产区及河北省。曾经在四川浙江江苏江西部分柑桔园成灾。寄主植物除柑桔外,还有芒果、枇杷、茶、夹竹桃、海桐等。以成、若虫在柑桔嫩梢、叶片和果实上吸食汁液,诱发煤烟病,使树势衰弱,落花落果严重,果皮变软,严重影响产量和果实品质。

上一篇:39.柑桔根粉蚧 下一篇:36.桔棘粉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