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侧多食跗线螨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南方果树病虫害防治手册》第69页(1941字)

【形态特征】:

雌成螨 体长0.18毫米,宽0。11毫米,体躯阔卵形,体背隆起,初期淡黄色,后渐变为黄色半透明。螯枝针状,颚体宽阔,须肢圆柱状,前伸。第二、三对足爪退化,具发达的爪垫,第四对足纤细,跗节退化,端毛比足长,亚端毛刺状。

雄成螨 乳白色,半透明,体近六角形,长0.19毫米,宽0.09毫米,末端有一锥台形尾吸盘。第一对足无爪,第二、三对足爪不明显,成细线状,第四对足胫节和跗节合并为细长的胫跗节向内弯曲,远端1/3处有一根特别长的鞭状毛,爪退化为钮扣状。

卵 椭圆形,乳白色,半透明,长0.11毫米,宽0.07毫米,背面有6排乳白色突出刻点,底面平坦光滑。

幼螨 足3对,初孵时乳白色,近椭圆形,腹末渐尖,有一对刚毛。化若前体趋透明。

若螨 梭形,半透明,体长0.24毫米,宽0.10毫米(图1-20)。

图1-20 侧多食跗线螨

1.雄成螨 2.雌成螨 3.卵 4.被害状

【发生规律】:

该螨一年发生30-40代左右,世代重叠。以成螨在蔬菜和杂草等的根部过冬。在日均温28℃时,全代平均历期11.7-14天,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为20-25℃,湿度80%-90%。四川于5月上、中旬为发生初期,卵散产于芽和嫩叶叶背,附着牢固。随新梢抽生,害螨不断向新芽和嫩叶转移为害。6-10月无伏旱之年,温湿度适宜,繁殖迅速,虫口剧增,在阴湿环境的苗圃、幼树的夏秋梢嫩叶和果实上造成严重为害。幼螨行动迟缓,不甚活跃,一般不转移它叶。若螨不食不动。成螨较为活跃,特别是雄成螨,一刻不停地在叶面爬行,若遇若螨则以肛吸器将其挑起,吸附背上,或转移它叶,或满叶爬行,一般背负1-2小时,一旦雌螨成化后即与之交配。若螨未经背负而成化的雌螨也可与雄螨交配,但已交配过的雌成螨,雄螨虽遇之而不予理会,稍加接触即匆匆离去。交尾当日即可产卵,2-3日后进入高峰,产卵期14-18日。日均温28℃时每雌螨平均产卵31.2-44.4粒,卵的孵化率为99.4%-100%。雌螨主要活动于叶背,偶尔也到叶面活动,转移中也可到叶柄和梢上活动。雌雄性比为3.6∶1。不同柑桔品种,同一品种不同时期性比有变化,营养丰富时雌性个体多。该螨在田间短距离扩散主要靠成螨,特别是雄成螨携雌爬行。风雨或其它飞行昆虫及种苗调运是其远距离传播的媒介。该螨较耐低温,卵在-1℃冰冻10天后,取出于15℃下放置一天,再置20℃下仍能孵化。在重庆冬天室内平均温度约5.5℃,各螨态皆能正常越冬。该螨能行孤雌生殖。侧多食跗线螨为害与品种关系密切,红桔砧木受害重于枳砧苗,温州蜜柑受害重于甜橙。抽梢早的比抽梢迟的受害重。苗木受害最重,幼树次之,结果树最轻。地势开阔靠近茄科蔬菜地的柑桔树受害重。偏施氮肥的柑桔园受害重。田间分布呈聚集分布。

天敌,主要有小花蝽、小黑瓢和尼氏钝绥螨。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柑桔园、苗圃尽量远离茄科蔬菜地及其它寄主植物;摘除过卑或过晚抽发的夏梢;结果树控制夏梢抽发,可切断其食物链,降低螨口密度。

(2)化学防治 新梢长0.5厘米以下时,用杀螨剂喷雾,保梢效果很好。也可与潜叶蛾防治同时进行。可用的药剂见桔全爪螨防治的化学防治部分。

(3)生物防治 减少用药次数,利用对天敌较安全的选择性杀螨剂,夏、秋梢萌动初期用药。

侧多食跗线螨〔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Banks)〕又称黄茶螨、茶半跗线螨,俗称白蜘蛛,主要为害茶、茄科蔬菜、棉花、柑桔、葡萄、豆类、铃薯、橡胶、老鹳草属等29科64种植物。为害柑桔的嫩梢、腋芽及果实,多在嫩叶背面取食。嫩梢受害后生长细长且弱,枝梢表皮白色龟裂,湿度大时可诱发炭疽病,从而引起枯梢。新梢叶片受害后皱缩、畸形、变小、僵化,叶缘反卷,叶背呈黄褐色,如锈壁虱为害的症状。田间可与潜叶蛾一起为害。腋芽受害影响抽梢,严重时新梢不能抽发,芽节肿大,甚至变成秃顶,轻者推迟抽梢且梢呈丛生状。幼果期上果为害使果皮线状开裂,后期可愈合但具龟裂状疤痕。

上一篇:26.吹绵蚧 下一篇:(七)蚧类害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