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兰德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713页(720字)

【生卒】:1927—

美国文艺批评家、现代精神分析批评理论和“读者反应”批评的代表人物。

他在20世纪50至60年代积极倡导精神分析批评理论,发展和完善了以自我心理学为基础的精神分析批评。着有《文学反应动力学》、《五个读者阅读》等论着。构成他批评理论的核心就是深入探讨读者与文本的关系。他认为这两者的关系是一种本我幻想与自我防御的关系,一部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在读者意识中造成潜意识幻想与对于幻想的有意识抵抗之间的交互作用,是因为文学文本具有某种转换功能,即能把读者潜在的愿望、恐惧转变为社会习惯可以接受的内容,实际上文本成了作者与读者相互串通的掩体,在此,读者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1975年以后,他在理论阐述中进一步赋予了读者更主动的特质,他通过考察比较各种读者对同一文本的不同反应,认为阅读是一种个性的再创造,当读者对文本的期待受到挑战时,这时读者意识中的防御战略就开始作用,即他们开始以自己的个性去转换文本的意义,从而使文本与读者的个性达到平衡一致。进而作者探讨了接受主体转换文本意义的四条原则:①读者试图在文学作品中发现自己,因而把作品人物解释得尽量与自己相似;②读者通过自己的“防御机制”来过滤作品,并只领悟那些与自己持相同观点的文学形象;③读者通过再造形象,把富于自己性格特征的无意识幻想投射进作品;④读者将这些原本自己的幻想内容变成文学的解释和作品的抽象意义,试图努力把握的文学作品的思想意义恰恰是他本人所赋予的。

通过上述个性的再创造和文本意义的转换,读者独特的个性与作者的个性达到了融合并实现了交流,这即作者提倡的建立在读者个人反应基础之上的“交往批评”,或称“读者反应批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