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原理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672页(657字)

美学论着。

作者科林伍德。1938年出版。

中文译者王至元、陈华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出版。该书是科林伍德的晚期着作,完全继承了克罗齐美学的基本命题;认为艺术是一种富于想象力的表现,是情感的直接表现。

在第一编“艺术与非艺术”中,对艺术的概念作了考证与辨析,区分了艺术与技艺,主张艺术创作与有计划有目的的技艺不同。作者认为真正的艺术不是再现,艺术再现的美学理论只是一种技巧论。

作者还认为“娱乐的艺术”和“巫术的艺术”只是通过再现实际生活以激发情感,它们在社会生活中也有其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真正的艺术;而真正的艺术却在于表现情感。在“想象论”和“艺术论”两编中,作者把想象的理论作为他的审美经验理论的基础。

艺术是一种想象活动,它和表现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这两种活动的联合作用下,艺术趋向于与语言相同一。想象经验可以把那种粗野的肉体水平的情感转换成一种理想化了的情感,或所谓审美的情感;而只有内心的审美体验外化为语言形象之后,艺术家的情感表现才算完成了。作者还以绘画、音乐等为例论述了艺术媒介的必要性。总之,科林伍德把艺术定义为一种情感表现时,是把艺术的动因当作了艺术的本质,是作了一种生理学或心理学意义上的解释。

尽管作者强调艺术表现的情感应是能够引起人们共鸣的社会性情感,而不是艺术家的“自我表现”,但作者对艺术是主观情感的表现的阐述与克罗齐“表现即直觉”的理论并无实质性的差异。在西方现代美学的表现主义-形式主义流派的发展中,该书有着承前启后的学术价值。

上一篇:原始思维 下一篇:埃德施米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