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彦远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552页(898字)

【生卒】:815—875

唐代画论家。

字爱宾。原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县)。官至大理寺卿。

着有《历代名画记》十卷。

编有自汉至唐书法论文集《法书要录》。其绘画理论涉及造型艺术的本质、特性、功能等各个方面,全面而系统,包含了丰富的文艺心理学思想。首先,重视“意”的作用及其在不同创作阶段的特点。创作前要“得意”,审美主体必“守其神,专其一”,排除杂欲,凝聚精神,专注于对象的形式与结构,获得自由、空灵的审美心境,这样创作才能“发于天然”,达到“自然”神妙的高度。这个“意”实际上就是审美注意、审美态度。创作中要“立意”,审美主体运用艺术想象和艺术思维,对主客体进行观照、体验、交融,在“万象必尽”,“穷极造化”中产生形神统一、生动鲜明的艺术意象,这个“意”指的是艺术构思过程中,画家融合自然对象阴阳化合之意的高度创造力。

传达时要“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画家以意运笔,力求通过有限的画幅表现无限的情思,画尽而意不尽,甚至可以“笔不周而意周”,这里的“意”指的是作品的神韵、余味。其次,提倡以神传形,“境与性会”。

认为“能移其形似而尚其骨气”,“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这样的绘画作品才是上品;相反,“若气韵不周,空陈形似,笔力未遒,空善赋彩,谓非妙也”,强调形神统一、传神为主。指出山水画的境界是“境与性会”,境是对象客体的物境,性是审美主体的情性,要求绘画作品情景交融、物我冥合,这样才能形成美的意境。第三,论述了绘画欣赏的心理过程和特点。指出:“遍观众画,唯顾生画古贤,得其妙理。对之令人终日不倦。凝神遐想,妙悟自然,物我两忘,离形去智。

身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不亦臻于妙理哉!所谓画之道也。”“凝神遐想”是指审美注意的专注集中,从而激活审美主体丰富的想象,侧重于欣赏前的心理准备;“妙悟自然”是指通过感性、直觉的方式来把握对象,不知不觉中由形入神,达到对对象神韵风采的领会,侧重于欣赏中的心理特点;“物我两忘,离形去智”则是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融合无间,主体不辨物我,难分时空,飘飘欲仙,心理和生理获得极大的满足,侧重于欣赏后的心理效应。

上一篇:送孟东野序 下一篇:司空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