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图式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449页(772字)

指接受主体在进入接受过程之前先在的独特心理构成。

它一方面将对接受活动发生影响,一方面又将因接受新的信息而有所改变。在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中,图式是一个重要概念,它作为全新认识活动的基础而存在。

皮亚杰认为婴儿一出生便具有“遗传性的图式”,这是一些本能动作,来自遗传基因。随着婴儿对环境的不断适应,图式也日趋复杂化。

图式通过对外来信息的“同化”过程而将其纳于自身之中,又经过“顺应”过程而使自身发生变化以适应外在环境。这样,人的认识活动就表现为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人的心理水平在这一过程中得以不断提高。

在艺术接受活动中,接受图式同样是接受的前提和基础。一般说来,接受图式由下列几个层次构成:一是先前的生活经验。

接受者只有具有一定程度的生活积累,才能有效地感知作品提供的审美信息。二是已有的文化观念和知识。

它们决定接受者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与评价。三是以往的接受经验和由此而形成的审美趣味。

它们作为专门的艺术经验和知识制约着接受者对作品的审美感受。四是接受者的特定心境,它虽不是一种恒常的心理状态,但对具体的接受过程却同样起着重要影响和作用。接受图式是一个不断重建的心理结构。艺术作品如果大体上符合于接受图式,则会使它的价值和效果得到巩固和强化;相反,如果艺术作品所传达的信息是新的,则接受图式往往会因此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当然,这里有一个“度”的问题,对接受图式而言,那种完全陌生的作品有时也会受到拒绝,因而对接受者丝毫不能发生影响。文学艺术的接受过程,可以看做是接受图式的建构过程,不同的接受者其接受图式往往有很大差异。

接受图式的特点直接决定接受者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与评价和艺术接受中的差异性和相对性,从根本上说,则是由接受图式的差异性决定的。因此,在文艺心理学中,接受图式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概念。

上一篇:接受动机 下一篇:接受空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