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语言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434页(622字)

即“前语言”。

鲁枢元在《超越语言》一书中对文学言语学框架的层次划分时提出这一概念。他把人类言语现象划分为三个相区别又相关联的层面:语言Ⅰ,语言Ⅱ和语言Ⅲ。语言Ⅱ是规范性的科学性的实用语言,又称“纯语言”;语言Ⅲ是一种位于常规水平之上的一种氛围、一种神韵、一种“语义场”,是创造的个体精神高度升华物,又称之为“超语言”。

语言Ⅰ,也即原语言,是位于常规语言水平之下,或者作为常规语言辅助性因素存在的语言形态,包括“表情”、“手势”、“体态”、“感叹”等表现形式,神志不清时的谵语、妄语、梦话也属此范围。

它是在日常语言水平之下挣扎涌动于人的心理底层的东西,是语言的自然原初存在形态,它在深层受与个人经验密切相关的个体无意识以及与人类生命进化史相关的集体无意识的影响支配。原语言的特点是:与主体个人方面的本能、欲望、冲动、激情、感觉以及由动机激发的心理意向、由感觉产生的心理表象有着直接的联系。

它比日常语言更深潜、更幽晦、更难以把握,是一种“纯粹的暖昧”,一种“无声的宏响”,一种“浑沌的缊”,一种变动不居无定形的情绪团块。但它却时常真实而深刻地展示着一个人真正的心灵世界,是一个人原初生命的原初存在状态。

文学语言的全部企图就是由原生语言Ⅰ,即原语言向语言Ⅲ,即超语言的飞升与跨跃,力求能以一种显在的语言形态深刻再现原语言的丰富特质。对原语言的观照和积累是艺术活动的第一步,它是艺术整体生命的根之所在。

上一篇:心理小说 下一篇:面型语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