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心理机制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433页(512字)

20世纪初,索绪尔曾经指出:“语言中的一切,包括它的物质的和机械性的表现,比如声音中的变化,归根结底都是心理的。”其后,随着语言学研究的发展,人们对文学言语活动的心理机制做出了种种阐述,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乔姆斯基和前苏联的鲁利亚。乔姆斯基认为,语言的心理发生过程实际就是语言能力向语言行为转换的过程,亦即由深层结构向表层结构转换的过程。在鲁利亚看来,由内心意识到外部言语的基本过程是:①起始于某种表达或交流的动机、欲望、总的意向;②出现一种词汇稀少、句法关系松散、结构残缺、但却粘着丰富的心理表象的、充满生殖活力的内部语言;③形成深层句法结构;④扩展为以表层句法结构为基础的外部语言。

波兰文艺理论家英格尔登关于语言学的论述中把言语活动看成是一个由不同层次组成的“链条”。

人类的语言现象确如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可以把这一流动的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①生物心理层次。

这是人的言语活动的物质基础。②文化心理层次。

言语在这一层次上,有着丰富深刻的心理内涵。③个性心理层次。

由于言语主体的先前经验、行为动机、人生信仰、价值观念、个性心境等种种因素,构成文学言语活动的心理机制。

上一篇:语言文化心理 下一篇:心理小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