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视点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394页(504字)

“视点”一词,有两种含义。

有时等同“视角”,即指作家在叙事文学中通过谁的眼睛和口吻来透视和陈述作品的内容。如《狂人日记》就是通过“狂人”的眼睛来观察世道人情,揭露社会生活本质的。20世纪文学中,小说家在同一作品中有时采取多种视点,从一个视点转移到另一个视点,然后又转回来,成交叉进行。

这就是“视点交叉”和“视点位移”。

它的另一种含义则指作家叙述作品、传达意图的“着眼点”,或目光所围绕的“焦点”。“视点”也指批评家品评作品所选的特定“视角”,如“文化视角”、“政治视角”,它在一定意义既是出发点,又是落脚点、着眼点。

“选择最佳视点”在20世纪文学中愈益重要。随着文学“向内转”,极力表现人的心理状态和深层意识的趋向,心理视点具有了突出的意义。

心理视点是相对于着眼作品人物的外在言语、作为的叙述、描写而言的。因此,注重作品中人物的内视点,即叙述的内容注重从人物的“眼睛”来观察看待、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刻划、交待,着重人物的内心独白、梦幻和潜意识、下意识。有时,写到哪个人物就采用哪个人物的视点。如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常常大段采用人物的梦幻和心理独白来叙述作品。

上一篇:内视点 下一篇:视觉闪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