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假似真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380页(319字)

中国古代戏曲理论中关于作品心理的术语。

语见《李卓吾先生批评〈琵琶记〉》第三十七出“书馆悲逢”。其中说:“似假似真,令人惝恍。文至此活矣,活矣!”“似假似真”既是戏曲创作中现实真实与艺术虚构融合所达到的一种境界,又是李卓吾对戏曲创作过程的理论分析。“戏者太戏,真者亦太真”,都不能恰到好处地艺术地再现生活真实。

作家在戏曲文本的构思中,只有适当地想象和虚构,才能使戏曲文本产生“活”的艺术魅力,才能使观者从心理上融入栩栩如生的“文”中,“惝恍”置身戏曲情境,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因此,“似假似真”不仅体现了艺术表现中真假交融、虚实相生的境界,而且也反映了李贽对戏曲创作中心理活动的解析和要求。

上一篇:景象 下一篇:意趣神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