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辗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305页(567字)

中国古代论述戏曲心理的术语。

语见明末清初金圣叹《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吾由今以思而后深信那辗之为功是惟不小……题固蹙,而吾文乃甚舒长也;题固急,而吾文乃甚行迟也;题固直,而吾文乃甚委折也;题固竭,而吾文乃甚悠扬也。如不知题之有前有后,有诸迤逦,而一发遂取其中间,此譬之以橛击石,确然一声,则遽已耳,更不能有其余响也。盖那辗与不那辗,其不同有如此者。”(《前候》总评)这里,“那”之为言搓那,“辗”之为言辗开。“那辗”意指通过想象展开于题前题后盘旋摇曳,而后及于题之正位,使文势飞动曲折,洋洋洒洒,畅达恣肆。金圣叹以文律曲势的“那辗”之法来解读《西厢记》一十六折写法,认为“那辗”即作家创作过程中发散思维与多向展开的表现方式。

其着眼点不仅重在戏曲情节,而且还在于人物形象。创作人物时作家运用那辗法构思,细描人物的心性,笔笔如画,迤逦曲折中又不使人感到拖沓。

戏曲构思最忌粗略简单,以那辗法则能将曲意淋漓酣畅地表现,把人物形象刻画得鲜活细腻,故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其在欣赏情绪上得到愉悦满足。那辗这一术语为金圣叹所独创,它不仅是一种创作手法,而且也是作家创作时的艺术联想与发散思维,且关涉观众的审美心理,对后来不少的戏曲理论家产生过深远影响,如毛声山批评《琵琶记》就曾直接借用此观点。

上一篇:灵眼觑见 下一篇:迹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