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境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33页(730字)

普通心理学认为,梦是睡眠时局部大脑皮质还没有完全停止活动而引发的大脑中的表象活动。

精神分析学家认为,梦是与人们现实生活相关联的,是无意识活动的表现。人有各种欲望,这些欲望有些可以通过有意识的活动表现出来,有些被压抑成为潜在的无意识。

人在睡梦中,有意识的活动减弱了,对潜在欲望的压制减弱了,无意识的欲望乘机表现出来,于是表现为梦境中的种种精神活动。因此,“梦是欲望的达成”。

它以一种梦境中的“形象体系”表达一种蛰伏于人的内心的“欲望体系”。精神分析学家由此还认为,做梦与艺术创造有相通之处:文艺是人的被压抑的本能升华的结果,具有“白日梦”的象征意义。

梦境描写是心理描写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直接塑造典型形象、昭示人物灵魂、刻划人物心理状态、表达作品主旨的艺术手段。因为,梦是受到伦理道德和社会习俗约束的潜意识的直接显现,是人的深层心理中难以启齿的隐秘部分的反映,所以梦境描写的采用使得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作品的创作主旨得到更深刻、更完整的体现。

因此也就具有更强的艺术魅力。譬如,李白脍炙人口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梦境描写的杰作。该篇通过作者的梦中游历,勾勒出一种光怪陆离的艺术境界:镜湖月影,海日天吟,渌水清猿等,尽情歌颂了山水名胜和理想人生,表达出作者高蹈遗世、笑傲王侯的文化人格以及追求自由、独立的人生愿望。20世纪之后,由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蜚声全球,他的美学理论《梦的解析》的文艺观更为作家们奉为金科玉律。

普鲁斯特的七卷本名着《追忆逝水年华》洋洋洒洒数百万言,大量采用梦境、呓语、意识流的独特手法,淋漓尽致地映照了作家心灵的律动、情感的呈示,以其艺术成就吸引了千千万万的读者。

上一篇:焦虑 下一篇:旷野恐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