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归状态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251页(612字)

指人的一种生存状态。

即人背离自然、精神上无家可归的生存境况。人与自然世界的疏离始于人的自我意识的诞生。人类意识的出现使人认识到他的自足性和独立的价值,人离开了动物界,将自然对象化,开始了他寻求、发现、创造和发展的漫长生命历程。现代西方学者认为,人类文明使人摆脱了自然的束缚,获得自由,获得了文明的世界。

与此同时,人也失去了归属,失去了自然之家,在一种无所归依的状态中生活,他无法将自我重新投归自然之中。文明的物质新世界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富足的物质空间,但却无法为人提供精神家园。

人再也不可能退回到原来的天然真朴的生存状态。由科学技术知识理性构成的人类文明为人赢得了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巨大胜利,同时也把人变成了漂泊者,把人变成了精神上无所归依的痛苦生灵。

现代文明使人的这种存在危境日益加剧。西方的文人智士注意到人的这种生存危境,社会学家彼德·伯格根据对现代社会的研究,在其着述的《无家可归的精神》一书中指出,现代文明社会现实加剧了人无家可归的险恶处境,人的社会生活和自我生活具有明显的漂泊特征,在精神上现代人有一种形而上意义上的家园丧失感。

这种丧失感使现代人在精神上很难承受,所以一种特有的“怀乡思家”情绪应运而生,人渴望重新找回自己在社会中、在自我世界中、在自然宇宙中“在家”的存在条件,这种怀乡思家的情绪在西方现代艺术中时隐时现,从某个侧面画出了现代人无家可归的存在境遇。

上一篇:澄明之境 下一篇:音乐天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