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泄幽郁说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135页(753字)

唐代柳宗元提出的有关创作动力的文艺心理学理论。

语见其《上李中丞献所着文启》:“宗元无异能,独好为文章,始用此以进,终用此以退。今者畏罪悔咎,伏匿惴慄,犹未能去之。时时举首,长吟哀歌,舒泄幽郁,因取笔以书,纫韦而编,略成数卷。”就创作心理来看,“幽郁”情绪的舒发、宣泄是创作的强大动力。人的生命过程就是对欲望、需求不断追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主体必然要产生失望、痛苦、忧郁、愤懑等情绪,生命体必须对其进行自我调节,才能维护人体器官功能的正常运转和生命的健康发展,情绪宣泄就是生命体自我调节的重要手段。

人的情绪宣泄的方式和途径很多,但作为作家、艺术家来说,审美创造是最好的方式。在艺术创造中,被压抑的心理能量通过艺术想象得到最大限度的排泄。

它突破时空限制,打破生死界限,自由大胆地去爱去恨,心中的追求、欲望在幻想中得到满足,心理也渐趋平衡和协调。

由于这种忧郁情绪的宣泄、排遣是内在的、难以抑制的,才使主体压抑的心灵得到自由解放,从而给艺术创作带来难以估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就欣赏心理来看,由于作品抒写的是作者真实的人生坎坷、不幸及对苦难的抗争,就更容易引发欣赏主体的认同、体验和共鸣。幽幽的“哀歌”可以唤起欣赏者的同情、感叹,借以宣泄自己生命旅途中不幸的哀愁;“感激愤悱,思奋其志”(《娄二十四秀才花下对酒唱和序》)和“奋而为之传,以发其郁积”(《读韩愈所着毛颖传后题》)的不平心声,则可以引发欣赏者的志向和激情,排遣并超越人生经历中的苦难,积极入世,发愤努力。

“舒泄幽郁”说与司迁“发愤着书”说、韩愈“不平则鸣”说一脉相承,它鲜明地指出,艺术创造和欣赏活动是通过对忧郁情感的舒发、宣泄,使审美主体的心灵欲求和审美需要得到一定的满足。

上一篇:审像于净心说 下一篇:传神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