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感官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31页(397字)

最早由英国新柏拉图主义者夏夫兹博里提出,并称之为“内在眼睛”、“内在节拍感”;其后有人把这种感官称为“第六感官”。

夏夫兹博里认为人天生就有审辨美丑善恶的能力。这种天生的能力就是“内在感官”。这种感官是在视、听、嗅、味、触五种外在感官之外,并根植于内心深处。作为审辨美丑善恶的感官,它是一种心理能力,或感官能力。它在起作用时与外在感官具有相同的直接性,不是思考和推理的结果。但是它毕竟不同于外在的感官,而与理性密切相结合。

他认为感官属于动物性部分,“内在感官”才属于人的心灵和理性。审美能力只属于后者不属于前者。

他的门徒哈奇生对其观点又进一步进行了论证,把审美能力称为一种独特的感官,即“内在感官”。“内在感官”说在当时引起了美学界的广泛响应。但“内在感官”在近代心理学和生理学中找不到证据。人们以后用这一概念是指主体对审美对象的一种直觉洞察力。

上一篇:错觉 下一篇:通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