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龙·李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643页(566字)

【生卒】:1856—1935

英国美学家。本名巴格特(VioletPaget),浮·李为其笔名。她是移情说在英国的主要代表,主要着作有《美与丑》(与汤姆生合着)和《论美》等。早年,她根据自己对审美知觉的真实感受,提出了一种类似谷鲁斯的“内摹仿”说的审美理论。她认为人在进行审美鉴赏活动时,其心理和生理都将作出一系列反应,主要表现为心理活动随生理反映而发生感觉变化,如观赏一只花瓶,看到瓶底时就会感觉双脚紧按在地上,如观鉴某一物体上升时就会感到自己身体也随之向上升起,由此她认为这是审美知觉引起的人的内在器官的变化而产生的情绪反应。她认为人的这种内摹仿运动主要体现在内部器官运动,如呼吸循环系统的变化等,而不应像谷鲁斯阐述的是主体外部肌肉的摹仿运动。因此她强调内摹仿是对某些抽象的线性运动的摹仿而不是像谷鲁斯所说的是对具体动作的摹仿。她认为审美愉悦是审美知觉引起的内在器官变化的总和,凡对象引起有益于生命的器官变化即是美的,否则即是丑的。浮龙·李的这种审美理论后来因接受了立普斯的移情理论而有所修正,承认审美活动的产生主要是审美主体把自己的感觉融合到审美客体的性质之中,如审美主体对静止的山进行观照,其所以给予人一种平地耸起的动感,是因我们把自己的运动感觉移入到静止的山上去了的缘故。

上一篇:立普斯 下一篇:弗洛伊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