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638页(748字)

【生卒】:1842—1910

美国心理学家。其与文学创作有关的论着主要为《心理学原理》(1890)。詹姆斯对文学理论的最大贡献是他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提出的“意识流”理论,这一理论直接导致了文学创作中意识流小说的产生,成为该流派最重要的理论支柱之一。他认为人的意识并非由一节一节构成,而是一整片在那里流泻,所以意识状态常在变化之中,它是连续性的,并且在对象里进行选择。关于变化问题,他认为每一个心灵状态变化之后,就与前不同了,简单状态结合成了复杂状态。在不同情况下对同一对象的感觉是不相同的,同时感觉也随着感情能量的偶变而时常经历一种本质的变化。关于连续性问题,他认为每个属于人的意识之内的思想在感觉上是连续的,他曾说“在一个单独的心灵之内,可以想到会发生空隙,要么是时间空隙为意识所不到;要么是思想内容上的断裂处,断得极其突然,以致后来者和先行者完全不相连属”,他把睡眠时间看做意识流的时间空隙。但他认为当人醒来以后意识并没真正地中断,仍然是一个整体,人在心理上都会回到自己的过去,与若干部分相连续。那些骤然出现的事物也不能把意识中断,他举雷声与寂静为例,“我们听得的不单属纯粹雷声,乃是雷声破寂而来,并且与寂静作对比”,对雷声的意识里有对于先前寂静的意识。詹姆斯还认为人的意识流是非理性的和无逻辑的,但人只要运用意志,集中注意力,意识的乱流就会受到“选择,进行有条理的逻辑思考。当然,由于人的头脑中存在那些自发的、混乱的意识领域,所以在这些过去的意识即“前意识”被显现出来后,又同当下的活动及意识形成交织状态,重新组织人的时间感,形成一种在主观感中具有直接现实性特点的时间感。詹姆斯心理学中关于意识流的理论,对20世纪文学艺术产生了广泛影响。

上一篇:狄尔黍 下一篇:罗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