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力批判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629页(917字)

美学着作。作者康德。出版于1790年。汉译者上卷是宗白华,下卷是韦卓民,商务印书馆1964年出版。全书分三部分,《导论》阐述了康德哲学思想中的美学观点,认为世界存在着两个彼此对立的世界——自然世界和自由世界,在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之间有一种认识能力,其中间环节就是判断力。审美判断来源于悟性和想象力的自由变幻,它是作为人的心灵所具备的一种认识能力,它能够把个别纳入一般来进行思考。上卷《审美判断力的批判》系统论述了康德的审美观,这又分为两部分内容:一是美的分析。认为从质的方面来看,美的特点是无利害感;从量的方面来看,美没有概念的普遍性;从关系上看,美没有目的的合目的性;从情状上看,美没有概念的必然性。二是崇高的分析。指出崇高除与美有相同的特征之外,还有不同之处。崇高与量的关系有关,美则来源于质所产生的快感;不同于美的直接的单纯的快感,崇高则是间接的由痛感转化而来的快感;美可以在对象的形式中找到,崇高则只能在主观的心灵中找到。于是,该书把崇高定义为“绝对大”的东西,并据此将崇高分为“数的崇高”和“力的崇高”两种。接着论述了艺术与天才的问题。认为艺术不同于自然、科学、手工艺,可将它分为机械的艺术与审美的艺术,而能引起审美快感的艺术又可分为快适的艺术和美的艺术两种,“而艺术,也只有当我们明知其是艺术但看起来却又像自然时,才是美的”。认为美的艺术就是天才的艺术。该书还将艺术分为三种:语言的艺术、造型的艺术和感觉自由游戏的艺术。另外,作者还将其“二律背反”的理论运用到鉴赏判断,认为鉴赏判断不是认识判断,它只面对具体感官对象,故与概念无关;但鉴赏判断要人人都同意、都以为美,要达到这样普遍有效的效果,就必须建立在某种概念上。尽管有这种对立与矛盾,人们还是可以进行审美判断的。下卷《目的判断力批判》主要论述康德的自然观。把自然与审美和道德联系起来,指出实践理性的道德世界有目的,在整体自然界中,也同样有目的。这种目的的概念便可解决自然的必然和理性的自由之间的和谐与统一。本书与《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并称为康德着名的“三大批判”,它们共同建立起康德完整的美学体系。

上一篇:休谟 下一篇:莱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