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625页(1165字)

古希腊文艺理论名着,是西方文艺理论史上的开山之作、理论经典。作者亚里士多德。原名《论的》,即讨论诗的艺术。该书系作者晚年讲学的讲稿,后有散失,现仅存二十六章,主要讨论悲剧和史诗。现存《诗学》只是原书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论喜剧,已失传。作者把学术分为三类,其中一类是指导创作的创造性科学;《诗学》是作者按指导创作的原则写成,讨论诗的创作艺术而非诗的本体性质。全书大体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一至五章,论述各种艺术摹仿的对象、媒介、方式以及各艺术之间的差别,追溯诗的起源和悲剧、喜剧的发展历史。第二部分包括六至二十二章,是该书的主体,重点讨论悲剧,对悲剧的定义、艺术成分、情节安排、悲剧效果、悲剧人物性格的刻画以及语言和风格作了全面论述。第三部分是该书的后四章,比较了史诗与悲剧的异同及其不同的艺术效果,认为悲剧优于史诗。该书认为:史诗、悲剧、喜剧、音乐等艺术都是摹仿现实,不同艺术的差别取决其摹仿的媒介、对象和方式。因摹仿的媒介不同,则有诗、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由于摹仿对象——人的不同,而有悲剧和喜剧;由于摹仿的方式不同,又有史诗、抒情诗和戏剧等。在论及诗的起源时,该书认为诗是出于人的天性,人有摹仿的本能,对摹仿的作品总会产生快感;诗人的个性不同,其摹仿的对象也不同,诗的性质也就不同。该书对悲剧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它将悲剧定义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中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感情得到净化。”该书在论述悲剧艺术的成分时,指出它们分别是情节、性格、思想、语言、歌曲和形象;其中最重要的是情节,它是悲剧的生命和基础。还提出剧中人物的品质是由性格决定的,人物的性格在行动中表现的观点。该书主张悲剧的主人公应该是中间人物,他必须善良且有错误,必须由顺境转入逆境;认为发生在亲属骨肉之间的相互仇杀和苦难事件是最好的悲剧,最具有悲剧性,可激发人们的怜悯与恐惧之情并使之净化,从而充分发挥悲剧艺术的教育和净化功能,获得最佳的悲剧效果。由此,该书对古希腊悲剧中的《俄狄浦斯》、《安提戈涅》和《美狄亚》等剧作的题材进行了分析,认为它们所取的题材都是亲属的仇杀、厄运和苦难,这种悲剧题材才是“诗人所应追求的”。该书提出的“净化说”,正是基于亚里士多德关于上述悲剧审美效应的理论。该书从哲学的高度阐释了悲剧性这一美学范畴,提出了悲剧以情节为中心,以及悲剧具有引起恐惧、怜悯之情并具有净化功能等问题,为艺术、艺术作品、艺术创作等的心理分析,以及艺术心理学的探索,无论在理论上还是方法上,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现代心理美学、心理分析学的理论之源。

上一篇:亚里士多德 下一篇:贺拉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