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623页(895字)

【生卒】:前427—前347

古希腊哲学家、文艺理论家。生活在古希腊由盛至衰的转折时代。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好友和崇拜者,在学术思想上深受苏氏的影响。他一生密切关注其时的政治现实,晚年在考察游历了叙利亚、埃及、意大利等国后,脱离社会活动,开办学园,专门给门徒讲学,着书立说,潜心从事学术研究活动。他写下了四十多部着作,大多以对话体形式写成,内容涉及哲学、伦理学、逻辑学、政治学、美学等广阔领域;这些着作文笔流畅,情趣盎然,如同优美的散文。其美学和文艺思想,主要见于其《理想国》、《大希庇阿斯》、《会饮》、《斐德若》、《伊安》等对话体着作中。他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是以理念论为中心构建的;受哲学思想影响的美论,也充满了理性主义色彩,从理性的逻辑高度去探索美的本质。柏拉图热爱文艺,喜好论,并进行过文艺创作;在文艺问题上,他较早注意到文艺创作的源泉、动力、灵感、才能等问题;这些具有强烈文艺心理学色彩的理论,主要见于《伊安》和《斐德若》两篇。其中最着名的是他提出的“灵感”论或“迷狂”说。他认为艺术创作是神的赐予,神是艺术创作的真正源泉;艺术家是神的代言人,受神的驱遣进行创作或吟诵。灵感是神的启示,它袭来时诗人就会失去理性,处于心灵或情感的迷狂状态,诗人如醉如痴、魂不附体地创作出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作品。“灵感是神的赐予”,“诗人是神的代言人”,这种说法显然是唯心、唯神的,不科学的;但是,柏拉图对灵感这种心理状态的体验和描述则是逼真的,与后世人们对灵感心理状态的理解吻合。柏拉图的灵感论或迷狂说,涉及到创作的源泉或动力,也涉及作者的创作激情与心理,成为后世文艺心理学论述这一问题的理论滥觞,其影响极其深远。他还认为艺术是一种创造性劳动,需要高度、丰富的想象力;文艺是一种幻想,在人的心灵中造成错觉。由于人的主观心理在本质上都是喜欢并习惯于摹仿的,而文艺的本质特征恰恰就是摹仿,这正切合人们的心理状态,故文艺对人的心理就会产生极大影响或强烈感染,甚至使人理智失控,恶习滋长,必须重视文艺的社会教化功能,把“真善美的东西写到读者的心灵去”。

上一篇:心理美学丛书 下一篇:亚里士多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