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小说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432页(597字)

以分析人物意识层和潜意识层的情感、意识、思想、活动、态度为主,或直接以人物的意识活动来结构作品的小说。心理小说产生于18世纪中期的感伤文学。如英国作家斯特恩的小说《感伤旅行》(1768)。19世纪心理小说的代表作为法国作家司汤达的《红与黑》、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1857)和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1877)等。心理小说以刻画人物性格为主,使情节心理化。心理小说主要靠人物的心理描写来建构。或是直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内心独白。或是作家介入作品,分析人物心理。心理小说家常以叙述人的身份对人物心理作剖析,这些心理现象是人物本身没有意识到或没有认识清楚的问题,作家把他对人物心灵的认识和理解讲述给读者,形成作家分析心理化。在20世纪,心理小说发展为意识流小说。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有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英国作家沃尔芙的《墙上的斑点》、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美国作家福克纳的《喧嚣与骚动》等。意识流小说的特点为:以心理时间结构作品,打破传统时间观念;运用意识流手法表现人物意识活动本身,着力描写人物内心的种种感受,开掘潜意识心理,展露隐蔽的灵魂;以心系人,以心系事,淡化情节甚至取消情节,在心灵宇宙范围内写就心灵史。心理小说创造的艺术方法已融汇到其他类型的小说创作中。心理永远是富有创造性的作家的表现领域。

上一篇:语言文化心理 下一篇:原语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