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意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372页(428字)

指境中之意,某种自然客观物境与主体思想情意。大约在晚唐五代间出现了“境意”一语,与“境”、“境”的概念混用。如孙光宪在《白莲集序》中评贯休诗时说:“骨气混成,境意卓异。”旧题《白乐天文苑诗格》其中两节的标题是:“杼折入境意”和“招二境意”,论述说:“或先境而入意,或入意而后境。古诗‘路远喜行尽,家贫愁到时’。‘家贫’是境,‘愁到’是意。又诗‘残月生秋水,悲风惨古台’,‘月’、‘台’是境,‘生’、‘惨’是意。若空言境,入浮艳,若空言意,又重滞。”学术界一般认为,《白乐天文苑诗格》是后人的伪托,当是五代或宋初时期的着作。南宋和尚释普闻,仍在使用境意的称谓。他说:“天下之诗,莫出于二句:一曰意句,二曰境句,境句易琢,意句难制……大凡但识境意明白,觑古人千载之妙,其犹视诸掌。”说明境意概念曾在五代至宋末的几百年间存在过。其义接近“意境”,但不如“意境”内涵丰富,可视为意境理论形成中的一个过渡性的术语。

上一篇:绮丽 下一篇:境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