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手两忘说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128页(559字)

中国古代书法心理主张。出自南朝齐书法家王僧虔《笔意赞》:“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以斯言之,岂易多得?必使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书不妄想,是谓求之不得,考之即彰。”“心忘笔”、“手忘书”是一个心手交融的问题。王僧虔认为,“心”是使书法创作过程畅然贯通的主宰。因此,王僧虔十分注意构思问题,其《又论书》认为,为书之际,应“穷神静思”;《书赋》也说,“情凭虚而测有,思沿想而图空。心经于则,目像其容,手以心麾,毫以手从。”意即在书法创作中若树立了心的主导地位,就能使心、手、笔三者相契合、运用自如。“忘”,即是一种最佳创作境界,作者意绪自然而然地传达给手,而佳妙之作又从手中自然而然流淌出来。这与他在《论书》中所提出的“天然”的标准有关。所谓“天然”者,即能做到“心忘手”、“手忘笔”,一气贯通,放纵自如。以后又有宋代陈槱《负暄野录》论书法谈到“心手两忘”的状态,评述书法家章伯益以小篆笔法作方、圆图,方为棋盘,圆为射帖,皆一笔所成,其笔画粗细,位置疏密,分毫不差。“盖其笔法精熟,心手相忘,方圆不期,自中规矩”。指书法娴熟之至,作书之时,心忘记在指挥手,手忘记在受心的指挥,心手自然调和而笔墨无不应规入矩,是一种艺术创作的最佳心理状态。

上一篇:气韵生动说 下一篇:心物交融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