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113页(1056字)

指20世纪 60年代兴起于美国,当今西方颇有影响的心理学派之一。该派主张心理学者应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反对贬低人性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学派内大多数心理学家的观点,与现代心理学两大传统派别——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有分歧。因此,该派在西方被称为心理学领域的“第三种力量”或“第三思潮”。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凡是有机体都有一种内在的倾向——以有助于维持和增强机体的方式,发展自身的潜能。人与一般有机体的差别在于人的机体除一般生物潜能外,还有人特有的心理潜能。所谓心理潜能,既是人体的遗传构成,也有追求发展的内在倾向。该派的支柱理论——自我实现论就是指人有这种尽其所能的内在倾向。机体潜能说和自我实现论,由心理学家戈尔德斯坦首先提出;其后斯洛把戈尔德斯坦的学说与他自己的动机理论结合,提出以自我实现为最高目标的动机层级说。他把人的动机比作金字塔的层级,基础层是生理动机或生理需要,依次向上是安全保证、归属、尊重、认识、审美,直到最高层的自由创造或自我实现。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动机又称为超越性动机。马斯洛认为人的动机是由低级向高级依次发展形成的。有了低级需要的基本满足这个条件,高级动机才能出现;如果没有高级需要的追求和满足,那么人也就不能产生更深刻的内在幸福感和丰富感。创造潜能的发挥或自我实现则能给人以最高的喜悦,这就是“高峰体验”。“高峰体验”实质上就是在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过程中产生的最激荡人心的时刻,是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欢乐至极的体验,是存在的最高级、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处于此种状态的人自己觉得已与世界紧紧相连融为一体,感到自己窥见了真理的光芒、事物的本质和生活的奥秘。在马斯洛看来,这种主观感受本身是最高的奖赏和鼓舞力量,因而自我实现是一种自发的过程。从价值论的角度看,自我实现者才是社会上最有价值的人。自我实现论的理论支柱除了马斯洛的动机层次说以外,还有精神病学家罗杰斯的自我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广泛地涉及人的审美活动和审美需要,从而形成以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美学,这是现代心理学美学中的最新学派。马斯洛提出的着名的“高峰体验”学说,旨在建立一种新型的人格理论。他认为人格的自我创造也就是审美人格的确立,这是一种终极的目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美学,一反精神分析美学的悲观沉闷的论调,把奋发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作为自己的基调,对人的尊严和价值作了充分的肯定。对审美活动和文艺心理学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上一篇:剑桥学派 下一篇:接受美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