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心理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99页(1007字)

对作为人类崭新的文化形态的电影、电视从心理学视角进行整体性研究的学科。作为文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着眼于影视的整体心理特性、整体心理机制、整体心理流程和整体心理功能的考察与阐释。其研究内容,具体包括影视创作心理学、影视作品心理学和影视鉴赏心理学三个主要分支。影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涉及影视的制作、鉴赏、流通(即传播)等方面。所谓影视心理学,主要是指作为艺术形态的心理学。处于艺术形态阶段中的电影,先后经历了无声到有声、黑白到彩色、传统到反传统的嬗变,产生过各自堪称典范的电影家,他们所创作的经典电影作品,正构成了影视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他们先是借助于戏剧心理学、绘画心理学、音乐心理学、小说心理学和歌心理学,尔后才从依傍地位上升为具有独立的电影思维品格的电影心理学。电视虽然较电影诞生为晚,但在数年中也快步经历了电影数十年走过的心理历程,从而与电影互补共同形成了影视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心理流程。纵观作为艺术形态的电影电视,尤其是西方的电影电视,在历史上主要有两大美学传统和心理学传统,这就是蒙太奇理论及其制作工艺和场面调度理论及其制作工艺。前者强调导演思维和导演心理的主导作用,全部影视心理流程均要导演事先特意安排,因而对观众的思维和心理具有强迫性,即要观众观赏导演要他们看的内容。后者强调导演的客观性,尊重观众思维和心理上的自主性,使场面中包含可供观众自由选择的一切。西方现代派电影电视,则反对传统的影视美学和影视心理学,主张废除理性的心理分析,强调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人物和事件,重视给观众以直观的审美享受。这种传统与反传统的内在运动力量,正日新月异地变更影视心理学的内涵。影视发展史表明,正是影视运动的艺术实践和艺术心理属性的获得而使影视上升为艺术形态的东西;然而,也正是影视运动的艺术实践和艺术心理属性的获得,使得人们长期以来囿于只用艺术思维和艺术心理规则去思考和解决当代的影视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影视的艺术属性、科技属性、文化属性、工业属性、商业属性和传播的大众性、世界性等空前地得到展现,这就使影视形成的艺术形态,又在悄悄地演变,即当今的影视表现出成为一种大艺术、大科学、大文化形态的趋向,在整体属性上是一个庞大的审美心理系统工程,它统一于自身独特的审美思维方式和审美制作工艺,在满足当代人不断更新的精神追求和审美需要上,具有极大的潜力。

上一篇:悲剧心理学 下一篇:喜剧心理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