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21页(817字)

在西方,大致有四种涵义:①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和物质相对,构成一对哲学的基本范畴。②新黑格尔主义者克罗齐所使用的一个重要概念。黑格尔在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把精神看作万物的本源,把绝对理念这种普遍精神认作世界万物的基础。克罗齐以精神取代绝对观念,认为万物的基础是普遍精神——主观心灵。③舍勒哲学人类学的一个概念。把精神看作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生命冲动的依据、使人成为人的特征。精神不是普遍理性、逻辑框架或客观规律,个人是精神活动的中心,每个人的精神是唯一的、独特的。精神是个人本质上不同的活动的有机统一,它包括人的知觉能力、高级情感意志活动、直观本质和领悟价值的能力、人的自由和选择能力。④在荣格的心理学中,人格作为一个整体就被称为精神。精神包括所有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无论是意识到的、还是无意识的。它的作用就像一个指南针,调节和控制着个体,使个体适应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人的精神可分为意识、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个层次。人的精神系统永远处在不断变化的状态之中,只能获得相对的稳定。在中国古代,“精神”一词有多种内涵。一是指自然存在。《淮南子·精神训》说:“精神,天之有也;而骨骸者,地之有也。”“天”与“地”并存,精神乃是与“骨骸”不同类型的一种形而上的存在。二是指绝对存在。《庄子·知北游》说:“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庄子·列御寇》说:“彼至人者,归精神乎无始,而甘冥乎无何有之乡”。这里的“形”、“始”、“有”乃指人的感官可直接感知的物各相殊的物质形态而言,只有“至人”才能在那“无何有之乡”寻察到“精神”的存在。三是指运动的存在。《庄子·刻意》说:“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及,上际于天,下蟠于地。”四是指生命本原。如《春秋繁露》说:“精神者,生之内充也。”中国古代所谓“精神”,即指人的感官不可直接感知的、超然的、运动着的心理存在。

上一篇:潜意识 下一篇:精神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