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术语和符号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光学设计手册修订版》第338页(2516字)

1.1 焦距

光学系统的像方主点到主焦点之间的距离。当某一无限远物点以与光轴夹角θ很小的方向通过镜头所成的像高为y′时,镜头的焦距f为

式中 f为镜头的焦距;y′为像高。

1.2 照相镜头焦距系列

按GB9924《照相镜头系列》的规定。

1.3 孔径

(1)孔径光阑:限制通过物镜而能到达像面中心点的光束横截面的物理光阑。

(2)入射光瞳:孔径光阑在光学系统物空间内的像。

(3)出射光瞳:孔径光阑在光学系统像空间内的像。

(4)相对孔径:镜头的入(射光)瞳直径或有效孔径与焦距之比。

(5)F数:又称光圈数。相对孔径的倒数称为F数,用f/X来表示。

(6)光圈数系列:照相镜头相对孔径的标准数值是按下式计算的一系列的F数。列于表6-1。

式中 m为任意整数;n为1,2,3分别表示第Ⅰ系列、第Ⅱ系列、第Ⅲ系列。

表6-1 光圈数系列

1.4 照相镜头光圈标记

按GB9190《照相镜头光圈标记》规定。

1.5 像面照度均匀度Ky′

像面上各处照度的均匀程度。用下面方法来度量:当一镜头摄影倍率和光圈为某一定值时,将它正对着均匀面光源,在其共轭像面上距光轴为y′处的像点照度与光轴上的像点照度之比。像面照度均匀度Ky′用下式表示:

式中 Ky′为像面照度均匀度;Ey′为y′处像点照度;E0为光轴上的像点照度。

1.6 照相分辨率

用感光材料记录照相镜头对分辨率标板所成像而测得的综合分辨率,以对线/mm为单位。

1.7 杂光系数η

置于亮度均匀的面扩展光源上的黑体被镜头所成像的最小照度与移去该黑体后像平面上同一位置的照度之比。

式中 η为杂光系数;△E为杂散光形成的像的照度;E为面扩展光源经被测系统(镜头)所成像的照度。

1.8 色贡献指数

描述某镜头(相对于无镜头时)预期改变摄影的整个色彩程度的三个数的标志。

1.9 畸变

横向放大率随像或视场大小变化而引起的一种失去物像相似性的像差。但不影响像的清晰度。

1.9.1 绝对畸变△y′z

由轴外主光线与像面的交点到物镜光轴的距离(即实际像高)与理想像高之差。

式中:△y′z为绝对畸变;y′z为实际像高;y′0为理想像高。

1.9.2 相对畸变q

绝对畸变与理想像高的比值

式中 q为相对畸变;△y′z为绝对畸变;y′0为理想像高。

1.9.3 畸变的正负由图6-1所规定

图6-1

——表示实际像;表示理想像

1.10 调制传递函数

调制传递函数MTF(r,s)是光学传递函数OTF(r,s)的模量。

1.10.1 调制传递系数

某一空间频率的调制传递系数,就是该空间频率时的调制传递函数值。当物是某一空间频率r的正弦光栅时,并在线性范围和限定的等晕区内,调制传递系数M(r)即为像的调制度与物的调制度之比。

1.10.2 特征频率

按照成像系统的使用要求,选择一个或若干个空间频率,其相应的调制传递系数能较好表征系统成像的质量,这样的空间频率称为特征频率,以符号rch表示。

1.11 交换镜头的定位截距

物面无穷远时,交换镜头与相机机身连接的定位表面到镜头被选定的最佳成像面间的距离。

1.12 变焦距镜头的像面位移

当变焦距镜头的调焦圈固定在无穷远位置时,在整个变焦过程中,最佳成像面轴向位置发生改变,其最大的改变量即为变焦距镜头的像面位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