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文书大典

外事工作研究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中国文书大典下卷》第2349页(13233字)

【简介】:

外事工作研究是一种新兴的外事文体,只有儿年的历史,它是以研究为基础,是对涉外工作理论的探讨,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和平易性特点,外事工作研究由标题、署名和正文组成

(一)标题 大体有三种标题法:一是论文标题法,二是公文标题法,三是一般文章标题法。

(二)署名 即在标题之下或右下方,写上作者的姓名。

(三)正文 一般由前言、主体和结语组成,前言类似于调查报告的前言或学术论文的序言,应写得简明扼要;主体是外事工作研究基本内容的表达,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应写得充分、具体;结语用以收束全文,要写得简短有力,有些外事工作研究无结语。

【范例】:

关于涉外工作法制建设几个问题的探讨

曹增和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威望的提高,我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合作也日趋频繁。涉外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复杂的工作,没有一定的章程为人们所遵循是不行的。加强涉外工作的法制建设已成为当前外事工作需要完成的紧迫任务。

一、形势与要求

外事工作愈发展,涉外工作法制建设愈需要加强。1、外事工作法规是从事对外工作人员所需遵循的准则。据统计,我国目前已同178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合作关系。特别是随着党的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政策的落实,长期闭关自守的局面已经打开,无论是国外友人来访还是我国有关人员出访,人员和次数都比以前成倍增长,仅我省一九八五年一年就接待国外来访人员6万7千多人次,外出访问人员9千多人次。那么在同国外人员的交往中,无论是言行还是举止,无论是会谈还是签约,人们应遵循的准则是什么呢,这是外事工作事事处处都需要注意的。虽然有关部门制定了一些规定和要求,但都不是具体而又成文的,更没有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所以人们执行起来也就没有多大约束力,从而形成了外事工作中无章可循和有章不循的局面。2、涉外工作的法制是外事工作的基本建设,要做好工作,必须从基础抓起。外事交往要有对象,这就需要联系;外经工作需要有项目,这就需要洽谈。但不论是联系还是洽谈,遵循的基本准则应该是什么呢,这就需要立法,法就是规定人们应做为和不做为的准则。比如说外经工作,每天碰到需要法律约束的东西就很多。同外国商人签订买卖合同,会涉及到涉外经济合同法和买卖法的问题;处理买卖货款的结算,会涉及使用票证的法律问题;在交易过程中双方发生了争议,还会涉及国际贸易仲裁和诉讼的法律问题等等。在这些工作中,我国有些虽然最近制订了一些法规,但还没有实施细则,而有些大法又规定的太原则,没有实施细则,就使人仍无法遵循;有些根本没有立法,从而使涉外工作的违法事件没有处理的根据,只能根据党纪、政纪来处理。现在看来,涉外工作是加强基本建设的时候了。如果不加强这方面的基本建设,那么在处理工作中如果出现了问题,只能会形成这么一种情况,当重点强调对外开放对出现了一些问题会从轻处理,而当重点强调外事纪律时,则从重处理。使人们感到一时一个令,赶在浪头上“犯事”这是倒霉,从而失去了国法党纪的严肃性。可见,没有涉外工作的法规,外事工作只能是空中楼阁,而从事外事工作的同志也会一天总是“胆突突的”,不知道何时何地哪些工作应做还是不作,无所适从。

二、问题与现状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加强,涉外工作的立法建设开始起步,但总的来讲,涉外工作的法制建设还是一个薄弱环节。1、注重经济立法不注重行政立法。近几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先后颁布了一些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等等,连同在建国初期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仲裁委员会的仲裁评论规则》等,使涉外的经济立法工作开始有章可循,打破了那种“根据形势与政治的需要做买卖”的局面,这是可喜的。但是在外事交往活动中,我国的法制建设还很不够,甚至可以说是空白,在外事交往活动中,有关外事部门虽然也印制了一些小册子,供从事涉外工作的人员学习,但这些内容都说不上是法律而只能说得上是政策,而政策和法律又是不能混为一谈的。比如说在外事工作中的《自费出国留学的规定》是一项具体的法规,但它是以国务院文件的形式发出,这就不能称为法律而只能称得上是一项政策,而这些规定又是许多普通的老百姓需要掌握的,但一些公开杂志和报纸又不能任意转载国务院的文件,这就失去了他的一定效力。本来是有文件可循,但那些见不到国务院文件的基层部门,当群众去请教这类问题时不是出口回答不行,就是不知道,造成了有些人“走后门”打听政策的不正常现象。所以,加强法律建设中,加强外事行政工作的法制建设是十分紧迫的。在一些发达国家中,虽然没有党的纪检部门,但由于其法制建设很好,各项事情都有法律来约束,人们在从事各项工作中有章可循,也就避免了许多错误。我们设立党的纪检部门是完全必要的,但如果加上国法建设,就会使法制更完善了。2、注重原则不注重具体。最近几年我国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其中也有如前所述的涉外法律。但一些法公布之后,没有相应的实施细则跟上,使该法徒有虚名,仍还是无所遵循,比如说《涉外经济合同法》,他规定了在涉外经济合同中的许多原则,如什么是有效合同,什么是无效合同,合同的必备条件等等。但做为一个大法不可能事无巨细,将涉外经济合同工作中所碰到的具体问题,如价格条款、诉讼条款、保险条款、海商条款如何签订都予以列出。而这些又是涉外经济合同中必须涉及的问题。但至今除了中国保险总公司和仲裁委员会有了这方面的实施细则以外,直接影响我方经济利益的,如何制定价格条款和海商方面的规定仍无我国自己的具体细则,只能参照国外的法律执行。而由于我方人员对于国外的法律掌握得不准确,经常出现“吃亏”的现象。所以,在涉外法制建设中必须在大法制定中跟上“细则”的建设。3、注重纪律不注重法律。在从事涉外工作中,一些人犯了错误,违反了规定应该怎么办,正常的情况应该是违反了国家的哪条法律就按其法的罚则来处理。但是由于涉外工作的许多立法没有跟上,出现了违反规定的情况,只能按党纪政纪处理,一般来说不是开除党籍或留党察看和党内警告、严重警告处分,就是予以行政记过等处分,而且“量刑”的标准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地区、甚至处理此事的不同领导部门也因此而不同,这种现象必须纠正。只有纪律严明,国法难容,一个国家的外事工作才能做得好,对那些胆敢丢失国格人格的人,才有约束力和震慑力。4、外事工作的人才培养中缺少法制教育这门课。在我国外交学院(系)和外贸学院(系)的课程设置中,只注重专业课和公共课特别是外语的教学,重视法制(这里指涉外法制)课教学的很少,重视的也大多是列入选修课,这样必然使学生在打基础长知识的时候就缺少这方面的教育,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不利。

三、看法与建议

根据目前的形势与要求和问题与现状,我认为目前应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加强涉外法制工作的队伍建设。由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时间还很短,这方面的队伍薄弱是必然的。在目前情况下,有必要培养一批这方面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用于①制订涉外法规,这就需要他们不但懂得外事、外经外贸,还要懂得法律;②参加涉外工作的具体任务,特别是参加各项谈判工作,使他们成为外事工作的专门法律人才。2、抓紧制定有关的涉外法规,特别是外事行政方面的法规,使从事外事工作的人员有章可循,这当中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采取立法的形式规定从事外事工作的同志哪些应做和哪些不应做,如果违反该法律要受到处罚。另一方面是规定在有关的外事具体活动中,哪些事情应如何办,甚至哪些话哪些表态应由哪种级别的人讲等等。3、抓紧各种细则的制定。在这项工作中也有两方面工作要做。一方面是对于以前曾经颁布的法律,没有制定细则的要抓紧制定,从而使这些已颁布的法律发挥效力;另一方面是对于正在制定和准备制定的法律要和法律细则同时起步,配套进行。按照我国法律规定,立法的权力仅限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但对于细则的制定权力,不但国务院可以制定,国务院所属部委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办事部门也可以制定,而且这些部门又有制定细则的便利条件。因为实施这些法律和检查其执行情况的主要任务就在于这些部门。4、各外事和外贸院校(系)都要将涉外法律课程列入学生的必修课,有条件的还要列入考试课。这不但是贯彻党中央提出的五年内在全国公民中普及法律常识的需要,而且是这些学生毕业后从事外事外经外贸活动中所必备的一门知识。

中国式的旅游道路

何礼荪

什么是中国式的旅游道路?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但又是我们在发展旅游业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旅游事业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一环。实行开放政策后,我国的开放城市巳增加到一百五十多个,入境手续不断简化。来我国旅游和从事贸易、文化科技交流、考察的外宾,以及回来探亲、旅游的华侨、港澳台同胞,一年比一年增多。在这种情况下,旅游已成了向外界展示我们国家形象的一个重要的窗口。因此,我国的旅游业走什么样的道路,也就成了向旅游者展示什么样的形象的问题。毫无疑问,我们应该走中国式的旅游道路,要在我们的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设施建设,旅游工作管理等方面,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努力体现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当然,我们并不排斥外国的经验。旅游是一项世界性的事业,一切外国的好的经验我们都要吸收,但是,要使这些经验为我们发展中国式的旅游道路服务。

一、友谊为上 经济受益

我们党和政府一贯重视旅游事业,把国际旅游看做既是一项经济事业,又是一项外事工作,把“友谊为上,经济受益”作为旅游工作的方针。我们不能只是从经济的角度看待旅游业,不能只是为赚钱而发展旅游业,而是要通过旅游活动结交更多的朋友,“了解别人、宣传自己。”为此,我们就应该做到以下的几点:

一是在接待上要热情周到,不卑不亢。许多旅游者远涉重洋,第一次路上中国的大陆,会感到兴奋、好奇,有的人甚至会有疑虑。如果我们接待得很热情,服务工作很周到,他就会高兴地感到像是在朋友中间,就会对中国产生好感;有疑虑的人也会打消疑虑。特别是目前我们在物质条件上还比较差,如果我们的接待工作做得好,这方面的缺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弥补。

很多国家的旅游业都强调热情周到的服务,但是,出发点不完全相同。我们的热情周到,不是在旅游者面前低三下四,而是不卑不亢,要体现出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

二是在收费上合理,不敲竹扛。旅游者对旅游收费是很敏感的。即使是富有的旅游者,在付出费用时,也要考虑是否值得。因此,制定合理的价格,也关系到国家形象的问题。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的做法,当然要摒弃;认为旅游者有钱,多收一点也无妨的做法,也是要反对的。从长远看,因为收费不合理会使旅游者却步。

三是要实事求是,不强加于人。旅游者来到我国,总想多看一些东西,并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既要让人家看我们好的东西,对我们一些不好的东西,也不必一味加以掩饰。我们的社会制度,比起资本主义有着很大的优越性,但是也有缺点,有不完善的地方,我们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还不够发达,这些都是事实。我们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让旅游者通过参观游览得出自己的结论,不强加于人。只有这样,友谊才能得到发展。

二、发挥优势 加强建设

我国的旅游资源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有的旅游业老行家认为,中国将会成为对世界旅游者最有吸引力的地方。

我国的旅游资源中,比较突出的,一是瑰丽的大自然景色,二是珍贵的历史古迹。

在自然景色方面,我国可以说是得天独厚。我国幅员广大,跨有热带、温带和寒带,既有漫长的海岸线,又有高耸入云的雪山,有许多自然奇景是我国所独有的。已经脍炙人口的自然风景游览区有桂林山水、长江三峡、云南石林、黄山四绝等。还有一些带有原始风貌的自然奇景,如四川九寨沟、湖南张家界、四川巫县小三峡、贵州溶洞等,正在开发之中。

在历史古迹方面,其数量之多,历史价值之高,也是无可比拟的。着名的万里长城,已成了各国旅游者所向往的旅游胜地。在长城上留一张影,并取得一张登长城的证书,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情。西安的秦兵俑博物馆,其雄伟壮丽的场面,使游人们惊叹不止,开放五年来,它已接待了六百多万中外游人,其中包括四十多位外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敦煌石窟、古运河、乐山大佛……也都留下难以胜数的旅游者的足迹,并给了来访者以难忘的印象。

各地从事旅游服务工作的同志,要想方设法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如加强风景名胜和历史古迹的建设。搞接待工作的同志,哪怕是普通的宾馆服务员,也应该努力增加自己历史、地理、文物等多方面知识,随时向来访的客人热情地介绍祖国的大好河山和悠久历史。

三、民俗风情 增进了解

很多来我国旅游的人,还想了解中国人的生活情况、思想感情。有的旅游者反映,给他最深印象的是生活在这片国土上的纯朴好客的人民。我们要为外国游客接触我国人民群众提供方便条件,使他们深入了解我们新中国。这也是中国式旅游道路的一项重要内容。沈阳市郊的西胜村,由于多种经营搞得好,成了一个有名的富村,从1982年开始村里陆续建起了两层楼的新住宅,许多人家添置了彩色电视机、洗衣机、沙发、地毯等高级生活用品。当地旅游机构组织不少外国旅游者前往参观。最近,他们还请一些旅游者在农舍里住一晚,和社员共同进餐,无拘无束地进行交谈。旅游者感到十分高兴。而我们也通过这种活泼的方式,向旅游者宣传了我国的政策和建设成就。

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很多民族保持了他们多姿多采的风俗习惯,特别是在重大节日里,民族风采表现得最充分、最浓郁。参观少数民族的村寨,和当地居民共同庆祝节日,这应该成为中国式旅游的一个项目。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组织旅游者观赏中国的舞蹈、戏曲、绘画、工艺美术等,既可以丰富旅游者的活动内容,又可以使旅游者了解我国灿烂的文化。发展中国式的旅游,绝不能忽视这方面的内容。

四、方式多样 健康文明

有人说,中国没有夜总会,没有妓院,没有赌场,因此,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不会用夜总会、妓院、赌场来吸引旅游者,而应以多种多样、健康文明的旅游项目来吸引游客。前几年,我们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好,近年来有了一些改进,各地不断开发了专业旅游和专项旅游项目,如体育旅游、疗养旅游、自行车旅游、学烹调旅游、学太极拳旅游、品尝风味旅游、仿古旅游、狩猎旅游、钓旅游、新婚旅游等等。使旅游者在娱乐、休息的同时,还增长一些知识。不久前,烟台市造了两艘仿明式战船,放在古代海军基地的蓬莱水城里,旅游者可以上船参观、照像并参加射箭等活动。这个节目就有中国的特点,很受旅游者的欢迎。

目前,如何丰富旅游者的夜生活,仍然是我国旅游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各地有关部门应该广开门路,积极创造各种适合于夜晚进行的丰富多采的健康的游艺活动,使游客的生活更充实。

五、中国风格 民族特色

旅游者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家,总是希望体验一个异国情调。因此,我们的旅游设施,旅游点的建设,应该尽可能地体现出中国的风格和民族的物色。

广东省新建的旅游宾馆,如珠海市的珠海宾馆,中山市的中山温泉宾馆等,都以具有清新秀丽的中国岭南园林建筑风格,博得了好评。

内蒙古在草原上搞了一个由十多座蒙古包组成的、别有风味的蒙古包宾馆,内部陈设美观、别致,并附有现代化的卫生间,很受旅游者的欢迎。

当然,在大城市,由于地皮贵,不可能搞很多中国庭园式的旅馆,必须建一些高层的饭店。建设某些高层饭店时,引进国外的一些设计和设备是必要的,但是在房间的装饰上,在环境的布置上,也还是有许多余地来表现中国的风格的。总之,我们要努力使旅游者强烈地感受到他是在中国旅游,而这个国家是伟大的、可爱的。

试谈对外宣传画册的编辑工作

荆福堂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摄影画册已成为对外交往中普遍受到重视和欢迎的一种宣传形式。分析原因,主要是画册有直观形象性,因而较语言的(如广播)、文字的(如报纸、书刊)宣传形式更受欢迎;而与同样具有可视形象的电影、电视宣传形式比较,画册又具有可以拿在手中长时间地观赏、可以保存和作为礼品馈赠、方便携带等优点,所以画册的编印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部门的重视。

画册的种类虽然很多,但大体上可归纳为专业性与综合性两大类。目前各省、市所编的对外宣传画册,多数属于后者。不论专业性画册或综合性画册,都有其共性特征:其一是都以宣传为目的;其二是以照片为主、文字为辅,等等。当然,由于画册的性质、目的和对象不同,又各具个性特点。例如对外宣传画册,由于目的和对象区别于其它画册,要求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个性。但就笔者拙见,目前一些画册中存在的问题,与其说是忽略了个性的要求(虽然也有),不如说是对画册的共性要求缺乏了解和熟悉(这是大多数)所致。因此,想就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画册以宣传为目的,须讲究宣传方法,以求达到宣传目的

我们大概都曾领教过左的一套宣传方法,那种生硬的、强迫人家接受的、填鸭式的、不顾宣传效果的宣传方法,早已被我们所否定。现在轮到我们进行对外宣传工作了,一方面我们要理直气壮地进行宣传,另一方面还要使被宣传的对象乐意接受我们的宣传,采取什么方法,乃是宣传工作成败之关键。否定了旧的方法,新方法正在摸索、探索之中。有些人未免过于简单从事了,他们看了几本外国画册,以为只要按照它的格式套下来,就算找到了适合对外宣传的方法。这是一种近乎幼稚的认识。编印对外宣传画册借鉴外国画册固然有所必要,但绝不能代替我们自己的风格和创作。大家都知道外国人习惯吃西餐,但到中国来的外国客人无不为品尝了中国的名菜佳肴而叫好不绝,这并不是中国菜变成了西餐,而是中国菜的民族风格博得了外国人的好感。我们的对外宣传画册,正是需要具有这种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风格。

新方法全靠我们在实践中探求。在这方面,周恩来总理生前提出的“寓教于乐”——寓教育于娱乐之中的方法,对我们编印对外宣传画册很有指导意义。我们的对外宣传工作再也不能用板着面孔教训人的办法了。我们在对外宣传的画册中,不是也可以寓宣传于艺术欣赏之中、审美享受之中、旅游观光之中甚至吃喝玩乐之中吗?这样,我们的宣传就是既能达到宣传的目的,又不露宣传的痕迹。我们的宣传方法是与人为善,使人能够并愿意接受的,如春雨滋润万物,“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就要求我们的画册真正能给人以美感,给人以艺术的欣赏和美的享受。主要是画册的照片能引人爱看、耐看,从而感人、动人。

二、画册以照片为主,必须讲究摄影的表现方法,增强照片的感染力

照片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画册质量的高低。常见一些平平淡淡的画册,除了别的原因之外,很大程度上是照片的单调、平庸、乏力所致。那么,这样的照片是怎样拍成、又怎么得以用到画册上去了呢?原因主要有四:其一是单纯任务观点所致。画册往往是由领导出题目,编委会订方案。在这种情况下,编辑和摄影者往往处于听命从命的地位,缺乏创造性的劳动,只是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其二是画册的编印工作往往是时间要求紧迫,叫做“时间紧,任务重”,编辑选片和摄影拍照没有回旋的余地,选的或拍的片子虽然明知不够理想,但也只好凑合着用吧,否则时间就来不及了,其三是画册的拍照比较普遍地存在着脱离生活的现象。有的甚至根本不了解情况或来不及了解情况就开始拍照,以“时间紧,任务重”为由而违反了创作规律;还有的根本就不以画册摄影为创作,不下功夫,甚至认为没有必要为一张照片下那么大的功夫,只满足于照出来能用就行,自我要求不高。其四是有的摄影工作者习惯于驾轻就熟或屈从于习惯势力,图省力不动脑筋。到工厂听厂长的,而厂长最喜欢拍工厂的大门,到基层听宣传干部的,而宣传干部训练有素,专会给你安排镜头,或介绍给你电视台,新华社记者拍过的角度………

对于画册的照片拍照,首先应当强调作者一定要进入创作。要求作者经过构思立意,在选题、取材、挑选角度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狠下功夫。概括起来,应当做到深、新、活、美:

深,与浅相对。即要求较深刻的表现主题,而不停留在表面化的浮光掠影之上。画册的拍照是事先规定了内容的,但摄影者不能无动于衷。在表现这一内容的具体对象、具体瞬间等方面,拍摄者是大有选择余地的。选择是否恰当固然与作者的艺术素养有关,但更重要的还在于从生活中进行观察,分析和了解。在注意捕捉那些首先使作者自己深受感动的人、物、景、时,满怀激情的去拍照,这样拍出的照片才能生动感人。这便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谓之深。

新,与旧相对。即要求照片具有新意,而不是似曾相识的老一套。新,要求首先是内容要新。以拍摄一个工厂为例,三中全会前后拍摄,从厂房、设备上可能变化不大;但是它的内涵确已产生了跨越时代变化。我们的宣传图片应着力选择最能代表工厂变化的新人新事、新的思想、新的技术……从而反映出时代的特点和时代的精神。其次,新,要求在拍照方法上要有新的角度和新的表现手法。摄影创作最忌步人后尘、模仿、因袭他人。应当是:标新立异、独辟蹊径,推陈出新。

活,与“死”相对。即要求摄影拍照的手法巧妙灵活,而不生硬死板。古讲赋、比、兴,绘画上讲以少胜多,以小见大,“山僧不解年数甲,一叶落知天下秋”,说明都在追求艺术的表现方法,摄影应当加以借鉴。像我们辽宁这样的工业大省和若干工业城市,编印画册少了工业生产的内容,便失去特点和优势。但是,工业摄影一向被认为是最干巴、最死板、最难表现的题材。原来,开始时人们只满足于大厂房、大车间、大机器的报道,继而发展到先进人物在工作——机器加人的报道。多年来总是局限在工厂、车间范围内的正面报道,形成了工作报道公式代和概念化,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怎样突破这种僵化死板的局面呢?最近几年有所突破:一些工业题材的报道开始走出工厂、车间,甚至离开生产产品的工人,而跟随着产品来到展销会上,闹市区商店里的柜台上,有影响的用户家中,一直到外国的客商那里,通过这些人欢迎产品、批发产品来反映工厂的生产;有的还采取借光、借景、“借地生财”的方法,增强宣传效果:如利用女排穿西服参加入场式的照片宣传服装厂,用葛州坝风光照片宣传工厂的电机、装卸车辆等产品的应用等等,同样从侧面反映了工业生产。这种侧面反映、曲尽其妙的方法,谓之活。

美,与不美相对。即要求画册的照片具有美感,而不是一般化、平淡无味。构成照片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以宏观规模、宏伟、壮观而取胜;有的则以微观细致、神秘、新奇而见长;有的凭拍摄对象的形象鲜明、个性突出、感情真挚、情节生动而感人至深;有的是靠照片的影调、色彩、层次、线条等的经营合理、构图严谨、富于韵律而动人心弦……总之,照片美必须具备激起人们注意力的兴趣之点。

当然,所谓照片的美感应当是指经过作者的创作表现出来的美。把人像照得美和照一个美人,把景物照得美和照一幅美景,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美是客观存在,美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摄影者应当充分调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手中先进的摄影器械的优势威力,努力去发现美、摄取美,而不能只是去照美人、美景。照片的所谓美,应是取之以神,示之以形,斯为美。

有了深、新、活、美的照片,画册便有了成功的基础。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便是——

三、以编辑工作为中心环节,注意调动各方面力量,努力提高画册的质量

我总认为:一本画册的诞生,是集体合作的产物。这个合作是从领导出点子开始,包括作计划、订立总体设计方案、拍照、撰写文章、编辑加工处理和设计版面,一直到工人制版、印刷、装订等诸多方面,而其中编辑工作则是承上启下的中心环节。领导者的原则指导固然重要,但它需要通过编辑工作来体现和付诸实施;摄影者的工作亦很重要,但同样要在编辑思想指导下进行并经过编辑审理决定取舍;印刷品是画册编印工作的最终结果,它的质量好坏关系画册编印工作的最终结果,它的质量好坏关系画册的成败利害,但印刷厂的一切工作无不是按编辑意图和要求,照设计图纸进行的。编辑地位重要,责任重大。编辑水平的高低决定着画册质量。因此,编印画册不能不对画册编辑提出较高、较严的要求。

一般地说,编辑应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学识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作为画册编辑,应当熟悉和掌握编印画册的编辑、设计、制版、印刷等有关的专业知识。而对外宣传画册的编辑工作,更有其特殊性,要求编辑:

必须能够正确领会领导的指示精神和意图,加以形象思维,创造性地落实任务;必须能够适应“时间紧、任务重”的客观要求,科学地安排日程,调配力量,掌握进程,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必须对照片的拍照、选择具有指导与鉴别能力,编辑的职业特点是眼高手低,手不低可以,眼不高不行;必须具有虚怀若谷、兼收并蓄、能听进各种意见,并有一定的分析、归纳、综合、鉴别和采取正确意见的能力,以适应画册审稿“婆婆多”的特点。

对外宣传画册编辑工作中,有关遵守宣传纪律,注意内外有别和做好保密工作等等,除编辑在工作中加以注意外,领导审稿时也会给以把关,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下面谈谈编辑工作中经常碰到的几个问题:

1、关于画册开本。目前编印的对外宣传画册,大型开本为八开,小型开本为十六开。中型开本为方十二开。这些都是国内用纸(787×1092毫米)的整数开本。较为流行的一种开本,有的叫“大十六开”,有的叫“小八开”,还有的叫“国际通用开本”,实际是“菊判”八开本。但是,目前国内尚没有这种纸张和印刷设备。如果一定要在国内印这种开本,那就得用八开本裁切而成,将会造成纸张的很大浪费,画册成本也要增加。

2、关于画册的厚薄。目前编印的对外宣传画册,多在40~60页(80~120面)左右,一般地说,这样的厚薄算是适中的。对外宣传画册并非越厚越好,页码太多的画册一是成本高,二是增加了画册的重量,外宾往往因画册笨重而带不走,偷偷丢在宾馆中。

3、关于正片与负片。目前画册编辑强调照片稿件要用正片反转片,这不无道理。正片反转片是专供制版印刷使用的一种天然色片,色彩还原效果好,印刷品的质量也高。所以,专为画册进行拍照的稿件,最好使用反转片。但在征集稿件时,有时没有正片。假如有彩色负片和黑白底片的话,也不是绝对不可用的,彩色照片和黑白照片也能制版,许多历史资料片就是这样做出来的。

4、关于画册版面的疏与密(即用片的多与少)。看来画册是越来越向照片密集型发展。它的长处是增加了内容含量,使画册丰富多采;缺点是安排不当易于零乱,给人以眼花缭乱、杂乱无章之感。我看画册的版面安排还得先有一个总体的设计,做到疏密相间、大小搭配,该大的照片可以跨页,该集中的地方则密不插针,以形成画册内在的韵律和节奏感。

5、关于文字的多少。画册虽然以照片为主,但文字还是起相当重要的作用。一般说,属于纯艺术欣赏的画册文字可以少些,而属于介绍性质的画册,例如对外宣传画册,文字往往要多一些。对外宣传的综合性画册,要向外宾介绍情况;对外宾来说,具有实用价值。外国人对待画册一类的东西,往往是实用先于审美,所以广告往往比艺术作品更使他们留心。

6、关于简化字与繁体字。对外宣传画册的汉字为什么要用繁体字?这是因为宣传对象中有港台同胞和海外华侨,这是数目颇巨的读者群,但他们不识简化汉字,所以使用繁体字,可谓是有群众观点的一种表现。但可惜的是,省内至今没有一家能检繁体字的印刷厂,实为憾事。呼吁有关部门也增强点群众观点,尽早解决繁体汉字的排字问题。

7、关于精装与平装。对外宣传画册多用于对外馈赠的礼品,所以人们总希望它能有点份量以示贵重,多要求画册搞精装,特精装本。其实,对于外国人来说,内容比它外在的装帧设计更加重要。特别是精装本那厚厚的纸板皮子,无疑将增加画册的笨重感,又是外宾携带的一个负担。况且,国内搞精装本又要增加画册成本和印刷周期。所以,对外宣传画册除个别珍贵者外,我的意见是不一定必出精装,平装本、精平装本也很流行,且有经济、轻巧之优点。

最后,想再谈一点关于专业和业余作者的问题。目前担任画册编辑的同志,首先想到要组成强有力的专业摄影队伍,以便突击完成画册拍照任务,这是可以理解也无可非议的。但是,我愿提醒同志们,不要忽视了另一支十分得力而又是现成的队伍,这就是分散在各基层单位的业余摄影队伍。从总体上说,专业队伍的水平要超过或者远远超过业余队伍,否则就不称其为专业;但从局部上说,业余作者的水平相当于甚至超过专业作者水平的,也是大有人在。而且这些人身居基层,生活的底子厚,情况比较熟悉,比专业作者初来乍到,不懂不熟又要优胜一筹。所以,我们的画册编辑工作,首先要走群众路线,进行广泛的征稿和发动作者的工作,调动起各方面的力量,群策群力地把工作搞好。这里并无排斥专业作者的意思。专业作者要在关键时刻发挥攻坚的骨干作用。专业作者也应当在工作中注意团结和培养业余作者、带动业余作者。这样,一本画册的编辑过程,将同时成为培养作者和组建队伍的过程,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上一篇:签证 下一篇:国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