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标准及标准化体系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南京大学出版社《新编经济师实用手册工业企业分册》第8页(1056字)

1.标准和标准化

标准,是指为了取得整体(全局)最佳效果,依据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经一定审批程序,对经济、技术和生产经营活动中,具有多样性、相关性特征的重复事物,以特定的形式颁发的统一规定。

标准化,是指以制订和贯彻标准为主要内容的有组织的活动过程。其基本特征是:经济性(出发点)、民主性(基本要求)、科学性(依据)、法规性(标准的约束力)、相对稳定性(一定时间范围内标准不变)。

标准化工作,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综合性基础工作。对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经营管理、加速管理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联系科研、设计、生产、流通和使用等方面的技术纽带。企业的标准化水平是衡量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尺度,是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标志。所以,加强标准化工作,是“抓管理、上等级、全面提高企业素质”的一项迫切的任务。

2.管理标准化体系

建立和完善企业管理标准化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这个体系的要素,是很多企业正在研讨的课题,值得广大经济师进行研究。目前,引起广泛重视的一种观点,是根据企业系统的三大构成要素,即人员、物资、管理事务来作为建立企业管理标准化体系的依据。这样的体系包括以下三类标准:

(1)管理标准。是指对企业系统各项管理事务(事流),即各项管理工作的组织、职能、程序、要求和相互关系所作的规定。通常由企业管理部门负责。

(2)工作标准。是指对各岗位人员(人流)的职务、分工职责、权限、工作内容、程序、要求、考核等与岗位经济责任制有关的问题所作的规定。通常由劳资部门负责。

(3)技术标准。是指对生产对象(物流)的生产条件、方法、检验、包装、贮运等要达到的要求所作的规定。一般由技术管理部门负责。

以上三类标准既相对独立、自成体系,而又相互协调,有机的构成整个企业管理标准化体系。目前,我国技术标准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全国性标准化体系,包括国标、部标、企业标准和国际标准。其他两类正待建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