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B货翡翠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天津古籍出版社《中国珠宝收藏与投资全书下卷》第352页(1830字)

目前在市场上最常见的经过人工处理,以提高其品质的翡翠是所谓的“B货翡翠”(其名来自于英文bleach,漂洗之意)。这是一种经过强酸浸泡漂洗,然后又经人工物质充填处理的翡翠。强酸浸泡漂洗的目的是去除翡翠中的铁质和有机质污染物,可借此提高翡翠的透明度,并使翡翠的绿色因没有这些脏色的干扰而显得更艳丽一些。但酸洗的结果,使翡翠中的有些物质溶解在酸中,致使其内部结构变得不那么紧密,因此需要使用环氧树脂等有机或无机物质进行充填,使酸洗的翡翠得到加固。

B货翡翠通常透明度较好,使翡翠显得更加晶莹、水灵,而且颜色也有所改善,看上去好像是较高档的翡翠。但是,这种翡翠的内部结构受到了腐蚀、破坏,其耐久性便有所削弱;另外,所充填的环氧树脂等有机物的硬度较低,容易受到磨损,致使此类饰品的表面常因受到磨损而起毛,变得不那么光滑,光泽变暗;还有,所充填的有机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老化、变质,甚至变黄,从而也使该类翡翠的颜色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一定变化。再者,人们还发现它的有机充填物对洗涤剂较敏感,易受到洗涤剂的侵蚀,所以,更不宜与洗涤剂经常接触。鉴于这些原因,B货翡翠虽然不乏具有美化装饰的作用,却不具有长远的收藏投资价值。这就决定了它的价格比起A货要差上一大截。

与A货相比,B货翡翠常具有以下可资鉴别的特征:

(1)光泽较弱。

(2)在折射仪上,其折射率读数常较模糊或偏低。

(3)密度偏低(因填充物的密度低)。

(4)在紫外灯光下,常显示出蓝白色的荧光。

(5)将其轻轻敲击,常可发现其声音不那么清脆,而是偏哑(因内部多微裂隙)。

(6)表面较粗糙,砂眼众多,而且常见因受酸的侵蚀而留下的不规则的、常呈树枝状的沟槽,或称“橘子皮状构造”。

(7)透射光下放大检查,可见一些晶粒受到溶蚀。

(8)内部通常比较洁净,少见氧化铁或有机物污染而产生的棕色或灰黑色的膜和丝。

(9)红外吸收光谱常是鉴别有无有机充填物的有效手段。用有机物充填的B货翡翠大多在波数2800~3200厘米-1处有强的吸收谷,但若充填的是无机物则较难辨别。

(10)火试,有机充填物怕高温,一般高于100℃,就会变色,高于300℃,会变褐、变黑、炭化。但这是一种破坏性试验,一般不宜用。

应该指出,以上10个方面都不是绝对的,在许多情况下,有些A货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这是因为翡翠是众多矿物晶体聚集而成的,在它的物质组成中,除了钠铝辉石这个主要矿物外,还常常含有少量的其他矿物,如少量的钠长石、角闪石、绿泥石等等。当这些杂质矿物的含量发生变化时,它的折射率、密度、光泽、荧光特征也均可能发生相应的变化,以致出现类似B货的表现。再有,当A货翡翠内部存在较多绺裂时,敲击起来也会出现声音较哑的现象;反之,B货翡翠若充填良好,敲击起来声音也会十分清脆,叮叮如金属声。所以上述的10点特征(除火试这点外),仅凭其中的任何一点都不应作为确认B货的依据,必须同时有几点可以互相印证时,方可作出较正确的判断。

事实上,B货的鉴别还常因酸洗程度的不同而复杂化。打个比方,B货的酸洗程度有的可能如洗把脸,有的则是冲个澡,还有的是泡澡。显然,这种程度上的差异,必然反映为上述特征的程度差异。洗把脸的就会更接近A货,而难以发现上述特征;而经过“泡澡”处理的,其B货的特征就会比较明显。

总之,B货翡翠的鉴定是有一定难度的。一个翡翠爱好者除了通过不断观察、摸索,掌握上述鉴别特征以防受骗外,在必要时还是应该请权威的鉴定部门帮你作出准确的判断,免得造成损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