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销售与价格的走势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天津古籍出版社《中国珠宝收藏与投资全书下卷》第277页(1671字)

虽然非洲中南部、澳大利亚是世界钻石原石的主要生产国,但它们都不是宝石级琢型钻石的主要生产国。这是因为这些国家生产的钻石原石,多受控于为数不多的跨国集团。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着名的德比尔斯矿业公司(De Beers Mining Company),以及由其和其他几家公司联合组成的“中央销售组织”(Central Selling Organization,简称CSO)。据统计,全世界产出的钻石原石的70%是由它们控制的。20世纪50年代开始,它们还形成了单一渠道销售系统,使钻石原石成为具有高度垄断性的商品。这一系统对钻石原石从勘探、开采、分选评价、加工、钻石首饰设计制造以及销售,实行统一的指导经营和管理。也就是说,世界各主要产钻国通过协议将钻石原石销售给CSO,然后由CSO统一混配、分级,卖给有权参加拍卖会的170位钻石看货商或钻石经纪人(他们被称为第一竞买主)。然后,由第一竞买主在二级市场上卖给其他规模更小的钻石二手商,或自己进行加工。二手商再转卖给三手、四手商。

正由于CSO对钻石原石的控制,使钻石加工主要不在产钻国进行,而是分散到世界其他地方。就全球而言,有四个主要加工区:美国的纽约、比利时的安特卫普、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和印度的孟买。纽约由于地租昂贵,人员工资高,故以加工工本费最低,所以,他们主要擅长为消费者进行旧式琢型钻石的翻新改造。印度的加工工本费最低,所以,他们主要加工利润率很低的碎钻,即所谓的米粒钻,比利时和以色列则是各粒级钻石的主要加工区。除上述四中心外,俄罗斯、泰国、巴西也有较发达的钻石加工业。由于钻石加工是一种低污染、占地少、劳动密集型和加工附加值高的产业,因此也受到我国有关部门的重视,将其列入重点发展的城市工业,相信若干年后我国的钻石加工也会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这些经各方加工的琢型钻石的销售也同样受到国际垄断集团的控制,它们是世界钻石联合会(简称WFDB)和国际钻石厂商协会(简称IDMA)。WFDB有23个国家交易所会员,主要控制琢型钻石的交易。IDMA则通过各大钻石加工厂的协调控制钻石的加工和贸易。全世界加工好的琢型钻石大多通过这些销售组织分配给世界各大钻石交易中心,然后通过各大交易中心销向世界各地的消费市场。

在这些机构组织的垄断控制下,钻石市场获得了良好的平稳发展,钻石价格平稳增长。一旦市场出现动荡,如需求旺盛,价格上扬,它们就会抛出更多的钻石来抑制价格;若需求疲软,价格下浮,它们又会减少钻石供应量,促使价格回升。所以,许多年来钻石价格的上升,一直维持在合理的水平里。

从全球来说,钻石消费的最大市场是在美国。1996年,美国钻石首饰销售额以件数计占世界总额的44%;以钻石首饰的价值计,占总额的35%;以钻石价值计,占总额的34%。日本是钻石的第二大消费国,1996年其钻石首饰销售总值占世界的28%,钻石总值占世界的24%。除日本外的亚太地区则是一个日新月异发展着的钻石市场,其在世界钻石消费市场所占的份额正逐年增长。

我国大陆的钻石消费,自改革开放以来也有了个分迅猛的发展,从改革开放前近于0到现在已达到年消费额300亿元人民币左右。当然,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我国大陆钻石的消费水平还是非常低的,不仅人均占有量微不足道,而且消费的钻石也大多限于0.2~0.4克拉,甚至更小的钻石。但相信随着我国经济能力的不断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钻石的需求将会有一个更加令人瞩目的飞跃发展。据1992年的统计,日本女性55%拥有一件以上的钻饰,26%以上拥有2~4件钻饰。我国人口众多,一旦发展到日本这样的水平,对钻石的需求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由此可知,收藏投资钻石将有望获得良好的增值回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