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的基本状况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天津古籍出版社《中国珠宝收藏与投资全书中卷》第232页(1038字)

琥珀是古代松柏类植物分泌的树胶、树脂,经长期掩埋,一些相对易挥发的组分丢失并氧化固结而成的树脂化石。由于松柏类植物属于较高等的裸子植物,所以,琥珀主要出现在地质时期的较晚阶段,通常是距今几千万到几百万年间的第三纪时期。偶尔也发现有较早的,如我国黑江曾发现有1.3亿年前中生代时期的琥珀,加拿大也发现有1亿年前的琥珀。

琥珀是一种完全由有机物构成的物质,其化学组成相当于C40H6404(或CLOH60),及少量的硫化氢、微量的氮、铁、硅等,是一种非晶质固体,一般为透明到半透明,少数也可以不透明。树脂光泽,折射率1.539~1.545。相对密度很低,只有1.05~1.09,所以它常可漂浮在海面上。硬度2~2.5,性脆、易断、断口呈贝壳状。不耐高温,150℃时会软化,250~300℃时熔化,并具有可燃性。还具有挥发性,捏在手中时间稍长,即可挥发出一种优雅的琥珀香味。它具有摩擦生电的特性。它还易溶于硫酸和热硝酸中,部分溶于酒精、汽油、乙醚、松节油中。

琥珀通常为各种深浅不同的黄——黄褐色,也常见褐——褐红——红色和黑色,偶尔也有微绿、微蓝、微紫,甚至绿色和蓝色。

琥珀中还常见有小气泡,有小虫、种子、草叶等包裹物,也有石英、长石、高岭石、方解石等混入物。

琥珀通常以颗粒状、饼状、肾状、瘤状、拉长的水滴状等不规则团块产出。每块的重量一般在几克到1~2千克。在缅甸曾发现一块重15.25千克的大琥珀,现存于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在瑞士巴塞尔市自然博物馆则存有另一块大琥珀。该琥珀内包裹有一条长17厘米、生活在2000万年前的完整蜥蜴。它来自加勒比海沿岸的多米尼加共和国。

琥珀在世界上的最重要产地是波罗的海沿岸,包括俄罗斯、波兰、德国、丹麦等的沿岸地区(其中部分矿床受到海水侵蚀,致使琥珀漂散在海中)。这里产的琥珀以质优、量大而着称。其次是意大利的西西里。这里产有特征性的微蓝色和微绿色的琥珀,也有其他颜色偏暗的琥珀。此外,琥珀还产自罗尼亚、缅甸、多米尼加、黎巴嫩以及美国等地。我国的琥珀主要产自辽宁抚顺四川奉节、河南西峡、湖北恩施,以及云南、西藏等地,以抚顺产的品质较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