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逻辑百科辞典

王弼

【生卒】:226~249

【介绍】:

中国古代名辩家,三国魏的玄学家,正始名士。字辅嗣,山阳高平(今河南焦作)人。他“天才卓出”,10多岁便好老子》、《庄子》,能言善辩,深得侍中尚书何晏的奇爱,曾在何晏手下作尚书郎多年。他短暂的一生主要从事玄学研究,著有《老子注》、《老子指略》、《周易注》、《周易略例》、《论语释疑》等书。在《老子指略》和《周易略例》中系统地阐述了他对言、象、意三者关系的看法。他提出“寻言以观象”、“寻象以观意”和“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两组重要的命题。一方面,他肯定言能够表达象,象能够表达意,而且除了言再没有其他东西能够表达象、除象以外再没有其他东西能表达意了。实质上间接地肯定言可以表达意。另一方面,他又强调得意是目的,言和象都是得意的工具,要想得意便不能执着于言,反对汉儒过分拘泥于言辞而不能正确理解《周易》真义的弊端。在魏晋时期的言意之辩中,王弼代表了“言不尽意”派。他认为,名言只能表达人们对可见的有形的具体事物的认识,对于作为世界本体的道(无),名言就无能为力了。因为“道”是“极美至弘”的,绝对的,无条件的,而名言是有条件的,有局限性的。名言只能反映具体事物,反映事物的部分性质,不能反映事物的所有性质,因此,用名来确定道,则“离其真”;用言来表达道,则“失其常”。这就否定了名言对本体的规定和表达。值得注意的是,他指出的,“名必有所分”,“有分必有不兼”,即名只是揭示事物的部分属性的思想,与逻辑学规定的“概念是反映事物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的理论是相合的。他还区分名和称,“名也者,定彼者也。称也者,从谓者也。名生于彼,称生于我。”名是来自对象、反映对象和分辨对象的,是主词;称是关于对象的性质或属性,是人们对对象的认识,是谓词。对名和称的区分,即是对主词和谓词的区分。

上一篇:王宪钧 下一篇:王夫之
分享到: